访泉州稀有姓氏:畲族钟氏为何多居深山

编辑:拈花微笑    来源:畲族门户网    时间:2017-09-29 11:57:53    点击量:

【来源:泉州网-东南早报】  早报记者曹燮

  如今虽然水泥路已经修到永春县吾峰镇的吾西村,但在过去交通不便靠肩挑手提的年代,钟氏后人缘何选择栖居在这深山密林之中呢?带着这一问题,记者昨日走访了有关人士。

  栖居深山四百年

  小车在永春县石鼓镇弯曲的盘山路向上行驶20公里后,记者来到地处吾峰镇、海拔800多米高的吾西村(也叫横山)。 吾西村约有畲族钟姓后人四百人,房屋坐落在一道道山梁上,村庄面对永春第一高峰天马山。周周满山遍野种植茶叶和柑橘。村前古木苍虬,村后毛竹青翠。

  村里71岁的老人钟明集先生介绍,他是钟氏15世后人,如今村里已经排到了17世。由于山高,梯田缺水,因此几乎没有生产谷物,粮食要到外面购买,生活用水也要到深山沟去引。他说,村里的钟氏大约是明末从安溪盛富村搬迁到横山的。村民钟文海从家中搬来“横山钟氏族谱”,在谱序中只有以下的文字:横山钟氏开山祖法海公,由安溪县盛富村迁入横山,历时已近四百年,历世已十七世。其中由河南许州发脉江南江西、福建汀州府,后迁往安溪感化里盛富村,德富公三世孙仕进公次子名日享法,移来永春横山,改名日法海公,为开基始祖。

  钟姓四种不同说法

  钟氏来源有四种不同版本:一说出自子姓,春秋时宋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犁,入楚,食采于钟离(故城在今安徽省凤阳东北二十里),他的大部分后人以居地为氏,单称钟姓;二说出自赢姓,周代伯益的后人封于钟离国(今安徽省临淮关一带),春秋时被楚吞并,国人称钟离氏,其有一部分改钟离为钟。南商丘南建立宋国,为宋国的开国君主;宋桓公是宋国第19位国君,他有曾孙叫伯宗,在晋国任大夫,被称为“晋之贤者”,但因忠直敢谏,得罪了执政的却氏,结果被杀。伯宗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后任太宰,食采于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其子孙以邑为氏,分为两姓,一支为复姓钟离;三是以官为氏。清人张澍《姓氏寻源》认为钟氏“当是以官为氏”。据《周礼·春官》记载,古代有官名钟师,掌击钟奏乐。如按张澍所说,则钟姓最早的一支系以官为氏,是周朝乐宫官钟师后代;另一说法是出自其他民族。如北魏高祖时有羌人钟岂内附,又满洲钟吉氏、裕固族钟鄂勒氏改单姓钟,又当今台湾土著、蒙古、回、畲、苗、彝等民族均有此姓。

  钟氏迁徙与分布

  据钟氏谱牒记载:钟姓发源于安徽省境,大致在汉晋之际,则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其中迁入颍川长社钟姓从一开始就著称于世,以钟烈为开基祖,后成为我国各地钟姓主要来源。先秦时期的钟姓主要居住在今湖北、湖南一带。从汉代开始,颍川长社一直是钟姓的发展繁衍中心,西晋时,颍川著名隐士钟皓之七世孙钟雅随晋室渡江,居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钟姓入闽始于晋代,亦有迁居浙江者。东晋亡于刘宋,有钟圣移居上元(今属江苏省南京市),钟善迁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钟贤迁居虔州(今江西省赣州),贤子钟朝,因督兵入闽,立籍福建宁化石壁村。

  缘何栖居深山

  畲族钟氏后人祖辈为何多居住在深山密林?泉州学研究所林少川所长分析道,由于泉州永春一带的钟姓属于少数民族的畲族,当年入闽时,由于避战乱或避难来泉,往往人数不多,由于人数少,担心大族会欺负他们,于是他们为保存自身实力,纷纷躲避进入深山密林栖居,在深山老林中刀耕火种,重建家园。林少川说,目前,钟姓在泉州市区内人数十分少,在惠安有一些钟氏后人,在南安石井也有部分钟氏后人,在南安的霞美畲族村有2000左右的钟氏后人,并建有钟氏家庙,在安溪的官桥镇也有少量的钟氏后人,不过在泉州范围内到底有多少钟氏后人,目前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据。此外,另有一位叫钟启福的学者则称,不仅因为避战乱,钟氏后人选择在深山老林中栖居,还与畲族先人生活习惯有关。


标签:畲族网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