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比卫青、李靖的明朝大将军蓝玉
功比卫青、李靖的明朝大将军蓝玉
--------------------------------------------------------------------------------
发帖人:匿名人士386286 发帖时间:2006-12-29
13世纪,蒙古帝国几乎征服了整个欧亚大陆,他们在中原建立的元朝于1368年被明朝取代。据《明通鉴》和《续资治通鉴》载: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江苏省南京市)称帝,国号大明;随后开始北伐。七月,明朝北伐军进入河北,元丞相伊苏左次海口望风而逃,燕都大震。癸亥,明朝北伐军败元平章之兵,擒其知院等三百余人。丙寅,克通州,元知枢密院事布颜特穆尔战死。元顺帝闻报大惧,集后妃太子议避兵北行,说:‘今日岂可复作徽、钦!’于是诏淮王特穆尔布哈监国,庆通为中书左丞相,同守京城。左丞相实勒们及知枢密院事赫色、宦者赵巴延布哈等谏,以为不可行,不听。巴延布哈恸哭曰:‘天下者,世祖之天下,陛下当死守,奈何弃之?臣等愿率军民及诸集赛出城拒战,愿陛下固守京城 。’元顺帝不听。夜半开健德门北逃。八月,明军进占大都,收复汉人政权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明军北伐确实取得了重大利,但元朝并没灭亡。第一,明军并未俘获或杀死元顺帝。明军北伐,元顺帝主动撤离北京,返还元朝的另一首都——上都。(元朝当时有两个首都,一个是大都,即北京,另一个是上都。)元顺帝撤到上都,有战略退却含义在里边,目的是东山再起。而且,此时明军虽占领了北京,但全国大多数地区如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仍在元朝统治者手中。第二,1369年,元顺帝还组织了对明军的反攻。1369年,即明军占领元大都的第二年,元顺帝乘明军主力进攻山西之际,派丞相伊苏反攻通州,企图重新夺回北京。元的这次军事行动,被明将曹良以计破之,并用精骑穷追一百余里。可是,顺帝的这次军事行动表明:元并未灭亡。结束这种情况的便是上文提到的名将--蓝玉。蓝玉是常遇春妻弟,常遇春女为太子标元妃,与太子朱标为转弯亲戚。蓝玉初次登上历史舞台,是在洪武十四年秋季。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为左副将军,沐英为右副将军,率步骑三十万,往征云南。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遣司徒平章达里麻,将兵十余万,出驻曲靖,抵御明军。在沐英的计划下,明军冒雾疾进,直抵白石江。白石江在曲靖东北,距城不过数里,达里麻才得闻知,急率锐卒万人,濒江截阻。傅友德又采用沐英的计策,整师临流,佯作欲渡状,暗中却别遣奇兵,从下流潜渡,出敌阵后,树帜鸣鼓。达里麻大惊,忙分军抵敌。沐英见敌阵已动,料知敌已中计,急麾军渡江,长刀蒙盾,破他前队。元军气索,倒退数里。明军乘势进逼,矢石雨发,呼声动天地。沐英亲麾铁骑,横冲而入,直至达里麻纛下,大喝一声,挺枪直刺。达里麻被他一吓,竟颠仆马下,那时明军伸手过来,自然把他擒去。当下明军俘众二万余,元军横尸十余里。 傅友德复分遣蓝玉、沐英等趋云南,自率众趋乌撤,为郭英等声援。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闻知达里麻败耗,刎颈而死。蓝玉、沐英,军至板桥,右丞观音保出降。蓝玉等整军入城,戒辑军士,安定人民。又分兵进取临安诸路,迎刃皆下。自是云南境内,大半平定,只有大理未下。蓝玉、沐英自云南进攻,沐英取鹤庆,略丽江,破石门关,下金齿,云南悉平。沐英偕蓝玉回军云南,与傅友德等会集滇地,联名报捷,并筹办善后事。明太祖感念沐英的功劳,于是命沐氏世守云南。蓝玉也从此受到明太祖赏识。洪武二十年,元朝太尉纳哈出,拥众金山,屡侵辽东,乃命冯胜为大将军,傅友德、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师二十万北征。胜至通州,遣哨马出松亭关,探悉元兵多屯驻庆州,遂令蓝玉轻兵往袭。时适大雪,元兵未曾防备,不意明军突至,连逃走都是不及。元平章果来被杀,果来子不兰奚受擒,元将纳哈楚降明。明军的“金山之役”取得了成功,降服了故元将纳哈楚,但是,第一,不要过高估计纳哈楚降明的意义。历史明载,纳哈楚是元故将。北元衰微后,原元朝统治区出现了多个蒙古割据政权,纳哈楚只是其中的一个。纳哈楚降明,只能说明朝降服了一支最有实力的蒙古割据政权,解除了其对明朝的威胁,但不代表蒙古诸部都已降明。事实上,除纳哈楚外,蒙古诸部仍在反明。而且,此时北元政权还健在,纳哈楚也代表不了北元政权,北元也仍在反明。在这种情况下,明太祖委任蓝玉为大将,征讨下一个主要的目标脱古思帖木尔,他认为“肃清沙漠,在此一举”因此要求蓝玉勿失时机,必须成功。 1388年3月,蓝玉率师十五万北进,四月来到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附近),距离脱古思帖木尔帐不过百余里路程,脱古思帖木尔以为明军与纳哈出作战不久,粮草匮乏,不会深入再战没有迎敌的准备,而明军前锋奔袭他的大营时,恰好风沙弥天,几十步外不见人,明朝兵马突然出现,脱古思帖木尔根本不能做有效的抵抗,太尉蛮子仓促上阵,很快战败被杀,脱古思帖木尔带着太子天保奴、知院提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人等逃往和林方向,这一次战役,脱古思帖木尔的次子地保奴、嫔妃公主等一百二十三人,官员千余,人口七万七千多,马驼牛羊十五万多头,以及大量的印章、图书、兵器、车辆等都被明军俘获。脱古思帖木尔一行在逃亡途中,遇到了也速迭尔。他和太子天保奴一起被也速迭儿杀死。提怯来、失烈门逃去,南下投降了明朝。捕鱼儿海是北元贵族遭到的最大的失败,如果说在此之前他们或许还有着重振势力入主中原的希望的话,那麽这个希望到这时就完全破灭了。自脱古思帖木儿死,蒙古内部就开始陷入了连绵不断的内讧之中,其间虽然有过几次统一,但对明朝始终未能构成倾覆性威胁。胜利消息传到京师。明太祖大悦,遣使劳军,谕中比玉为卫青、李靖,还师后,晋封蓝玉为凉国公。蓝玉的结局却很悲惨,太子朱标在日,蓝玉与太子有戚谊,尝相往来。自北征还军,跟太子说:“臣观燕王在国,举动行止,与皇帝无异。又闻望气者言,燕有天子气,愿殿下先事预防,审慎一二!”太子道:“燕王事我甚恭,决无是事。”蓝玉道:“臣蒙殿下优待,所以密陈利害,但愿臣言不验,不愿臣言幸中。”太子默然。及蓝玉趋退后,有人密报燕王,燕王衔恨不已。及太子薨逝,燕王入朝,即奏称:“在朝公侯,纵恣不法,将来恐尾大不掉,应妥为处置”云云。这句话,虽是冠冕堂皇,暗地里却指着蓝玉,请太祖按罪严惩。蓝玉桀骜如故,一些儿不加检点,威焰愈盛,意图升爵。哪知太祖反冷眼相待,并不升赏。至皇太孙册立,乃命他兼太子太傅,别召冯胜、傅友德归朝,令兼太子太师。蓝玉抱怨道:“难道我不配做太师么?”怏怏不乐。明太祖越加疑忌。蓝玉尝私语僚友,指斥乘舆道:“他已疑我了。”此语一传,便有锦衣卫蒋瓛,密告蓝玉谋逆,与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垣,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都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设计起事,将趁着皇上出耕藉田的时候,乘机劫驾等情。明太祖得了此信,立命锦衣卫发兵掩捕,自蓝玉以下,没一个不拿到殿前,先由明太祖亲讯,继由刑部锻炼成狱,无论是真是假,一古脑儿当作实事,遂将他一并正法,并把罪犯族属,尽行杀死。甚至捕风捉影,凡与蓝玉偶通讯问的朝臣,也难免刀头上的痛苦,因此列侯通籍,坐党夷灭,共一万五千人。 总计明朝开国功臣,只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邓愈、沐英六人,保全身名,死皆封王。但徐、常、李、邓四公,都死在胡蓝党狱以前,沐英留镇云南,在外无事,得以考终。汤和聪明,见太祖疑忌功臣,便告老还乡,绝口不谈国事,所以享年七十。
----匿名人士386286 2006-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