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期南方民族火神崇拜的遗风

编辑:拈花微笑    来源:畲族门户网    时间:2017-08-31 10:11:10    点击量:

远古时期南方民族火神崇拜的遗风

——谈华安畲族原生态的民俗节日“请火节”

 

何池

 

内容简介:文章记叙了存在于华安畲族村寨中具有原生态性质的“请火节”民俗活动的全过程,从历史的视角阐述了我国火神崇拜的渊源和各民族火神崇拜的习俗,由此可见华安畲村“请火节”民俗活动融入了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火神崇拜的浓重痕迹,还有着纪念他们祖先功德的历史内涵,是弥足珍贵的民俗文化遗产。文章最后提出了应把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必要的研究、整理和保护。

作者简介:何池,漳州市芗城区人,大学文化, 现为漳州市委党校历史学教授,漳州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联系电话:********8邮编:363000

 

大家知道云南傣族阳春4月有个“泼水节”,四川凉山彝族农历六月有个“火把节”,却不知道闽南华安县畲族农历正月有个有趣的“请火节”。

一、

每年正月初十至十一,是华安县官畲村代代相传、一年一度的“请火节”节日。该节俗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经过“请火”、“踏社”、“踩火”、“抢火”四个环节,前后历时一个上午。就其内容来讲,是请来“圣火”,保佑畲村薪火相传、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平安,各项活动也都与火有关。因到华安调查畲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课题,笔者有幸看到了这一节俗活动的全部经过。

首先一道程序是祈请“圣火”。早上七点钟,神圣的、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请火”活动正式开始。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鼓乐声中,“请火”活动的主角人物道士和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的带领村中年轻力壮的8个小伙子分为四队,从祖厝中用四辆竹轿抬出了畲村的四尊保护神,一路鞭炮鼓乐相随,向村子后面的大山进发,到了山头上,由道士主持“请火”仪式。这套“请火”程序有如奥运会在奥林匹斯山的圣火采集。在早已铲出的一片平地上,人们摆好四尊神祗,摆上香案,铺上供品,点燃香烛,大家拄香望天祭拜“天公”,而道士则手舞脚蹈,口中念着经文,祈求上天赐火,手掷圣茭,连掷三次,必须是三次均是阴阳茭,方为神许。接着在鼓乐声、鞭炮声大作中,道士用带来的“寿金纸”和香烛在火盆中点燃,投入特定的木柴——山上枫树枝劈成的薪柴,点燃了一盆火,这就是“圣火”,畲村村民叫它为“新火”。

从山上取来新火的火盆被置于祭拜火神的现场

 “请火”之后,道士挑着一头挑着一盆“圣火”,一头挑着山上砍下的枫柴,与四队人马抬着四尊“尫公”返回村中,分出一些火种放到村子中间晒谷埕,用山上带回的枫柴生起火,而后撒上薪炭,使成一堆熊熊燃烧的炭火,这是即将开始的踩火(第三道程序)的重要工作。至此“请火”程序宣告完成。

第二道程序是“踏社”。由8个小伙子抬着经过“圣火”熏沐的四尊“尫公”的竹轿,跟在挑着山上取回的新火火盆的道士后面,伴着鼓乐队吹吹打打进入村子后,便开始“踏社”,这就是挨家挨户进行巡游。每当到一户人家,这家村民便要在门前摆好供品,点燃香烛,燃放鞭炮,迎接“尫公”光临。而抬轿的人则要抬着“尫公”在门前来回蹦跳腾跃,意为让“尫公”保佑这户人家平安吉祥,带来好运。于是,村子里硝烟弥漫,鞭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好不热闹。我们看到,8个小伙子四抬“尫公”轿在那里蹦腾跳跃、翻转竹轿“尫公”,动作激烈而粗犷,带有原始古朴色彩。

抬着“尫公”竹轿冲过熊熊燃烧炭火堆的场面

绕完全村87户人家,已近中午时分,抬着“尫公”的队伍回到了出发地祖厝前面的晒谷埕上,稍事休息,第二道程序至此结束。

第三道程序是“踩火”。道士已在晒埕中间用山上取回的火种和枫柴燃起了一大堆熊熊燃烧的炭火,晒场周围站满了全村男女老少。十一点半,“踩火”活动开始,在鞭炮鼓乐声中,先是由道士在炭火堆前念颂经文,挥撒盐米,之后他脱下鞋袜,冲过高达膝盖的炭火堆。紧接着,四尊“尫公”竹轿由8个小伙子抬着,轮番踏过炭火堆并翻摇着“尫公”轿子。滚烫的烟尘冲天而起,震天的鞭炮声和着村民一阵阵的吆喝助阵声,把“请火”节活动推向了高潮。而后,这四尊经过火堆熏炼的“尫公”被送回祖厝,接受香火,继续履行保社安境的使命。这第三道程序至此结束。

第四道程序是“抢火”。此时,各家各户的妇女则以早就准备好的铁锹,纷纷跑入场中,抢着铲一锹经过“踩火”的炭火回家,放入灶膛,生起炉火,表示把希望、吉祥、兴旺之火种带回了家里。

至此,隆重而又激动人心的“请火”节俗活动告一段落。

接着,晒谷场上,全村老少拜祭“火神”的仪式拉开了帷幕。若大的晒谷场上,摆满了各家各户送来的桌子,人们在上面摆着自己刚刚宰杀的全猪全羊和鸡鸭等供品,村里的妇女是这里的主要角色,她们燃香烧纸,燃放鞭炮,顶礼膜拜,祈祷神明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祈求神明保佑全村平安吉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村里的小孩则是最快乐的一群,他们在供桌之间的缝隙中追逐嬉戏。整个村子,洋溢着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这一祭拜活动一直延续到下午2点。

二、

远古时期的火神崇拜,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祝融”,祝融本名重黎,也叫吴回,是上古时代高辛氏帝喾手下的一名官员。由于他以火施化、教民熟食、生火御寒、举火驱兽,其功德光融天下,帝喾就命他为“火正”官,在遥远的古代,火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火正”自然也就是一种重要的官职,它专司为部落保存和使用火种的重任。于是祝融死后也就自然成为民间信仰的火神。

湖南衡山脚下规模恢宏之南岳庙中供奉火神祝融的圣帝殿

祝融还被帝喾委以主管南方事物。因此曾居于河南新郑一带,1并以南岳衡山为栖息之所,死后就葬于衡山。因此,河南新郑一带和湖南衡山就是与火神祝融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地方。为了纪念他,人们便以衡山最高峰命名为祝融峰,并在山下建庙纪念。现在湖南衡山脚下规模恢宏的南岳庙,其中的主建筑圣帝殿,就供奉庄严的圣帝火神祝融。除此之外,还有如河南新郑火神庙以及马街火神庙等。马街火神庙是由分布在河南省沙河汝河流域众多村镇火神庙的总称,该区域的村镇由信奉火神的村民结成许多火神社,每个火神社都要在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日,举行隆重的仪式庆祝火神神诞,并大唱社戏娱神。尊奉火神的千古习俗,就这样被民间虔诚信众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火神也受到我国少数民族的膜拜,各少数民族族又溶入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蒙古人就非常崇拜火,他们认为火能赐给人们幸福、财富和人丁兴旺。所以,拜火是蒙古族人民一种最古老的祭祀活动。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是蒙古族人民的拜火日(实际上,这一天也是汉族人祭“灶王爷”的日子)。

解放初期,云南景颇族人民虽然已经用上了火柴,但有时还保持用竹片或木头摩擦生火的原始方法。在烧荒开地时,还要请巫师向火神祈祷,以求火神 保佑丰收。

云南阿佤族对火神的崇拜列居诸神崇拜之首,他们每年都要以村落为单位,由村长主持举行到山上燃取新火的祭典仪式,以表达对火神的崇拜。

四川凉山彝族人特别崇拜火,烧山耕种要祭山火,猎人在野外借宿烧火要祭火,发生火灾要送火神,“火把节”撒火把时要祈祷祭火,过年正月初一要祭火塘,彝族人家家有一个四方形的火塘,火塘里的火终年不熄灭。祭火塘时,要在火塘四角放青松叶,撒上米,点燃香火,敬茶敬酒敬汤圆,请火神享用,祈求在新的一年里保佑房屋、财产平安,阖家兴旺。并在正月初二、初三举办火神会。

白族生活的云南大理地区被认为是国内最早的火的发源地之一,据考证,大约至今340万年前,那里曾发生过大面积和长时间的森林火灾,当时幸存下来的古猿人不得不离开森林,直立行走并寻找烧熟的野兽和植物块根充饥,因此,他们逐渐学会了用火和熟食,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就出现在这一地方。白族先民认为火有灵性,因此产生对火及火神的崇拜。白族聚居的地方一般都有火神庙,新年伊始,村民们要祭祀火神,祁求火神给大家带来吉祥和幸运。

三、

综观我国少数民族的崇火习俗和火神崇拜,我们可以发现:华安畲族的“请火”节俗活动的由来极其远古,其一是原始社会时期原始农业生产方式“畲种”(即刀耕火种)的促成,当时的山民种植农作物是靠一把火烧了山,让其灰烬成为农作物成长的肥料,因此,他们认为,火与农作物的收成息息相关,这是他们火神崇拜的原因之一;其二是火与人们的生活和福祉息息相关,先民认为火能镇妖驱怪、消灾祛邪,能给人们带来温暖、光明、兴旺和吉祥;其三是与他们纪念祖先功德息息相关,因为,在畲族的族谱中,共同记载着他们祖先忠勇王盘瓠曾是高辛氏女婿这层关系。而火神祝融正是他们老祖宗的岳父高辛氏的所封谥的。

从上述官畲畲民“请火”的程序、内容与原因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一“请火”节俗活动正是对我国远古时期火神崇拜原生态的的较为完整的保存,从中可以窥见我国远古少数民族对火神崇拜的浓重痕迹:其中有阿佤族上山取新火的形式,也有彝族把火放进火塘(灶膛)的程序。还有着许多少数民族祭拜火神的内容。

历史上闽南九龙江北溪西岸广大地区特别是华安的汰内(古称桃源洞)曾是蓝雷畲民聚集地2,因这里多高山大川,与外界交通阻隔,也没有受到解放后长时间破除“封建迷信”运动的冲击,使得华安的畲族至今较为完整地保留着从远古流传下来的民族习俗,而其带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并带有原生态状态的“请火”节俗就是其中之一。笔者认为,这一民族节俗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是我省绝无仅有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动,弥足珍贵。建议有关部门应重视对这一民族节俗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使其以独特的魅力走出漳州,走向全省,走向全国。


注释:

1《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郑,祝融之虚也。”杜预注:“祝融,高辛氏之火正,居郑。”此“郑”系指今河南新郑、新密一带而言。

2明陈天定《北溪记胜》云:“…稍上为汰口滩,汰水西汇大江(九龙江支流北溪笔者注)以小舟入,古称桃源洞,蓝雷所居,今号汰内。”《华安县志》第775页。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出版。


标签:畲族网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