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潘力峰2010年6月14日讲座录音整理,新闻链接:http://www.lsart.com.cn/shownews.asp?news_id=623)
【引言】
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探讨畲族民歌。
今天,我们“文澜讲坛”给我的题目是“浙江的音乐——畲族民歌”。
对于浙江音乐,大家应该都很清楚,我们浙江省最有名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的《采茶舞曲》,它以越剧音调为素材,是周大风老师于1958年创作的,当时周恩来总理亲自为这首歌修改过歌词。还有,我们浙江的戏剧音乐,比方说越剧,已经有一百多年了;浙江的婺剧,历史比京剧还早;此外,浙江有很多的山歌,比方说我们嘉兴的田歌;有很多的号子,比方说舟山号子、海塘号子,种类很多。今天,要求我介绍的是“畲族民歌”。
畲族民歌,是浙江音乐的一部分,它是山歌的一个分支。浙江民歌的山歌中,大家可能比较清楚的:一个是温州的《对鸟》,它是山歌的一首歌,很有名;嘉兴的田歌,像《五姑娘》,也很有名;然后呢,就应该是丽水的畲族民歌。
今天,我想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畲族民歌:一是“畲族民歌,远古飘来的旋律”;第二,“畲族民歌,独树一帜的音符”;第三,“畲族民歌,自由飞翔的节拍”。即首先介绍一下畲族民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为什么它是古老的?然后简单介绍一下畲族民歌的特点,它为什么成为自己民族的一个文化的瑰宝?为什么和其他民歌不一样,和浙江其他音乐不一样?第三呢,介绍一下畲族民歌在现代的发展情况,展望一下畲族民歌的未来。
一、畲族民歌:远古飘来的旋律
首先,我们来静静地欣赏一下,从远古飘来的旋律……(这是《千年山哈》里的一首主题歌,是我“吼”的)。
(一)古老的畲族
畲族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的一员,它是华东地区主要的一个少数民族。
畲族有大分散小集居的特点。所谓大分散就是,畲族遍布各个地方,它不像藏族,主要大集居在西藏,也不像新疆维吾尔族一样的大集居。它分散,它分散在广东、福建、江西、浙江、安徽等省。在浙江,我们丽水,它分布在九个县(市、区),我们九个县(市、区)都有畲族,九个县(市、区)它又是分布在每个乡里边,所以很分散。同时它又有个小集居的特点,畲族没有整个乡都是畲族的这种情况。一般一个乡里边它有九个村,或者是十个村二十个村,其中有一个村或者两个村有畲族,这个是畲族一个小集居的特点。可以说,畲族它是生活在其他民族身边,其实主要就生活在汉族人身边。
畲族共有七十一万人,这是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字,七十万九千五百九十二人。七十一万人,分布在五六个省,就算人口少一点的,我们丽水也有两百五十一万人口,由此可见它是不集居的,是大分散的这么一个特点。分布在我们浙江的,主要就在浙西南这一块(看图),浙南温州、丽水,浙西这边衢州。浙中的金华,然后跟安徽交界的我们杭州的一部分地区(杭州的富阳、临安),再呢还有就是湖州的长兴和安吉,这些地方都居住着畲族。图上黑点的地方,是讲畲语的,是浙江畲族的一个分布情况。浙江的畲族人口比较多,浙江和福建加起来占畲族人口的90%,我们浙江省的主要的少数民族就是畲族。
畲族讲畲语,畲族人自称山哈。畲族人不会说“我们畲族人”,“畲族人”,这是我们汉族人对畲族的一种称呼,他们自己称他们自己为山哈。那么,山哈的意思是什么呢?山哈,就是山里的客人的意思。
畲族居住地大多是在山区或者半山区。看,我们湖州的畲族,他居住在安吉,他是湖州的山区。然后他在山区里面呢,他又居住在半山腰。我们如果去畲族村,我们就会感受到,公路边或者溪边村里居住的那些人多是汉族人,很少有畲族人,畲族村一般要通过这个(汉族)村走上个五里,然后会到畲族村,过这个畲族村再往上爬,又有汉族村,这就是畲族人他的居住特点,在半山腰。
因为迁徙(刚才我们短片上也看到,畲族,她源自广东的潮州,到福建,到江西,再到福建的东部——闽东,到我们的浙南,再到安徽,这么一路迁徙过来),他们都是后来者,他们来到的地方都有汉族人在居住,早到的人就是主人,汉族人是主人,畲族人就是客人了。所以畲族人自称山哈,我们汉族人会称他们为畲客,畲客就是畲族客人,来自畲族的客人。
(二)远古的畲歌
畲歌从远古飘来,这是有歌为证的。畲族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只有自己的语言,他们通用的是汉字。我们已发现的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商朝的甲骨文,在这以前,我们也没有文字,却有很多神话推理小说。那么畲族人呢?他们没有文字,他们的文化生活主要是唱山歌,畲族人他起居、劳动、红白喜事、对待客人、谈情说爱,用的都是畲族民歌。他们一唱山歌,常常是通宵达旦,连续两三天。畲族还有其他很多文化,等一下我要简单介绍一下,但是她最主要的就是畲族民歌,用歌去表达。
畲族最伟大的歌是《高皇歌》。通过专家到全国各地的畲族去调查(我们搞音乐的人,也会到处去采风,去寻根),我们发现(最迟的畲族迁徙地是安徽,最早的是广东),所有会唱畲族歌的畲族人,都会唱《高皇歌》,经过几千年的流传,传袭,现在各地唱的《高皇歌》大体相同。畲族话,全国七十一万的畲族人都听得懂,《高皇歌》,可以说七十一万的人,唱的都是一样的。她不像我们有书,文字写起来可以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她没文字,就靠山歌传,所以畲歌从远古时期一直到现在在流传。
畲族的山歌唱到:“盘古开天到如今,一重山背一重人……”这个《高皇歌》,它就介绍到,畲族的始祖盘瓠和三公主。这个是在远古时期,我们三皇五帝的时候的帝喾——高辛皇帝(帝喾是黄帝的曾孙,他是五帝之一),他的部落面临对抗,敌人很强,部落很危险,他发了一个布告:谁如果把那个敌人将领杀掉了,他就将他的三公主嫁给他。盘瓠通过机智,后来带着敌人将领的头颅回来,于是高辛皇帝就把三公主嫁给了他。嫁给他以后,接下去,这个《高皇歌》呢,又介绍很多他们移居、定居在广东的凤凰山(现在广东的凤凰山那边是潮州管的,它还有两三个村是畲族的,很少了),定居了以后,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姓盘,盘古的盘,二儿子姓蓝,就是蓝天的蓝,三儿子姓雷,雷公的雷(打雷),小女儿姓钟,钟表的钟,盘、蓝、雷、钟四姓。现在畲族人,都是姓这四个姓,他没有别的姓。现在畲族定民族的话,父亲是汉族母亲是畲族,那么也可以定为畲族(这个是我们人口管理的办法里边有的)。如果你要定畲族的,你就要姓盘、蓝、雷、钟,不能姓汉族的姓(这个是畲族内部自行的一种规定)。现任景宁畲族自治县的县长姓钟,他原先姓吴,他母亲是畲族,父亲是汉族,组织调他到景宁畲族自治县当县长,老百姓别的要求不多,却要求他姓畲族的姓,姓钟,于是他就姓母亲姓了。《高皇歌》唱到朝代的轮换:“一潮江水一潮鱼,一朝天子一朝臣;说山便说山乾坤,说水便说水根远;说人便说世上事,三皇五帝定乾坤。”这个是它开头的一部分。我们说这一首歌,其实按照畲族的说法,它是这一联歌,它一共由112首组成,448句。一直唱到“福建搬来一邦邦,又搬松阳与遂昌。”这个就是我们能找到的历史(传说之一)。
因为有《高皇歌》,然后我们去查找家谱,我们就有方向可查。我们查出,景宁畲族自治县是畲族最早到浙江的一个点,有家谱记载是唐朝的永泰二年,也就是766年的时候,畲族就唱着自己古老的歌,迁徙到我们浙江景宁了。
景宁是我们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我们华东地区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景宁,现在成为畲族文化的一个中心了。《高皇歌》唱到“景宁云和浙江管,也是掌在山头多。”就是说畲族人还是住在山区。那么他这个《高皇歌》一直唱到什么地方呢?一直唱到畲族从景宁,然后到温州的泰顺,再到丽水,到遂昌,到我们金华,再到衢州,到湖州,到安徽。可以说是编到近200年的历史(安徽的畲族历史也就一百多年)。
所以说畲族歌曲从远古飘来,这个《高皇歌》是最好的一个佐证。
(三)绚丽的文化
古老的畲族,来自远古的畲族,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
1. 畲族文学及民歌艺术。畲族的文学其实就是通过畲族的民歌艺术来表现,等一下我们在讲“独树一帜的畲族民歌”的时候,我要特别介绍一下畲族文学,它很伟大,它的手法,它的艺术,跟《诗经》同比,这个等一下我们再介绍。
2.畲族的编织工艺。畲族妇女心灵手巧,编织工艺也是一大特色。我给大家提供的这张照片,是畲族的彩带编织的传人,蓝延花,是景宁畲族自治县人,她编织的彩带五彩缤纷。畲族的彩带主要体现在服装上,她们会绣花彩带,然后呢拦腰上会体现彩带,还有呢现在畲族人把彩带织得宽长、五彩,像藏族的哈达一样,会敬献给客人,表示她对客人的尊重。
3.畲族的民族体育。畲族的体育跟我们汉族、跟我们现在平时看到的奥运会,大不一样。它有操石磉,人站在石头上玩石头,来比耐力、比水平;有押加,拔河一样的,但是他的拔河是背对背的拔河;有稳凳(稳凳和畲族民歌一样,都被国家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畲族民歌是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面的名录,可见它的地位)。畲族的民族体育也很有特色,我让大家看一段畲族民族体育的视频片段……刚才是畲族稳凳,我们丽水市群众艺术馆在2000年前后创作的一个《畲山风》里面的一个片段,我这个因为材料压缩了,画面看不怎么清楚,如果是在现场看,是非常漂亮的,非常揪人心的。
4.说到畲族文化,酒文化不能不说。昨天晚上我们省图书馆的邢老师、方老师和我在吃饭的时候就说起这个畲族的酒。畲族的酒文化很悠久,渊源很深。畲族酿的白酒(和绍兴酿加饭酒的手法类似),就是山哈酒,竹筒装的。杭州我不知道有没有得卖,凡是到畲乡去的人,他肯定要去体会一下畲族的风情,品尝一下畲族的美味,其中一样就是要尝一下畲家酒。那么大家如果是去畲乡的时候,当然是不能开车,自己开车的话是不能喝酒的。他这酒是用一种绿曲酿的,烧出白酒,然后再以烧酒为水,再放下去酿出山哈酒,酿造过程也很美,每年的冬季(一般是(农历)十月份左右)开始酿酒。他们也有糯米酒,畲家的糯米酒。畲家的糯米酒也很香很甜,一个原因是畲族的妇女、畲族的人民有智慧,心灵手巧,还有一个呢,是他们占据的地利,他们住在半山腰,跟酿酒,酿出好酒,很有关系。
5.还有就是畲族的茶文化。我们今天在杭州,可能我们在座的大家很多都是杭州人,杭州人自然知道我们龙井,不要说杭州人知道龙井,其实全国人全世界人都知道龙井。杭州人可能不一定知道惠明茶,就是畲族的茶叶,恩惠的惠,聪明的明。这个名字是因为有一个和尚,法号叫惠明,八百年前这个和尚来到了赤木山,因为他法号叫惠明,他那个寺老百姓叫它惠明寺,因为这个寺叫惠明,然后这个边上的村子就成了惠明村,因为这个村是惠明,这里的茶叶也就叫惠明茶。惠明茶,1915年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这个比我们的龙井更早出名。那么惠明茶为什么名气没有龙井这么大?其实很简单:因为它好!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它少!现在在发展,惠明茶产量在提高。原先惠明寺,惠明山、惠明村里,有两株惠明白茶(白茶可能这两年大家都见过了,市场上经常看到白茶了),这两株白茶,当时我们浙江大学(原先还叫浙江农业大学),有教授苦心去研究了二十几年,一直都没成功,后来两株变成一株了,只剩一株了。一直到前几年才研究成功,开始有白茶上市。这个茶好喝!为什么好喝?我专门去请教了专家,三个字——“氨基酸”,它的氨基酸含量比其他的绿茶高。它是贡品,老百姓喝不到,所以它就没有名气。
6.还有畲族的医药。畲族因为它封闭,他受人家欺负(古老的时候),那他必须有自救的方法,因此呢,它形成独特的文化,有独特的技巧。畲族医药去年也列为全国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沙正疗法”,这个项目也是由我们丽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一个畲族研究会在共同来做。
二、畲族民歌:独树一帜的音符
接下去,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独树一帜的音符。
省文化厅和我们省图书馆在安排非遗活动时,他要安排一个畲族民歌的讲座,向大家介绍,让大家了解,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畲族民歌)有特点,否则就不会安排介绍了。
畲族民歌是独树一帜的音符,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论证它:
(一)独特的歌俗
畲族的民歌成为畲族人的一个生活方式,畲族民歌唱到:“祖宗耕种田三分,留下歌言传子孙,歌是山哈传家宝,千古万代世世轮。”我们去采风的时候,去调查的时候,有畲族歌手就说,只要你讲得来的,只要你做得来的,只要你想像的,反正这个世界有的,他都能唱。畲族人对山歌的这种信奉,就好像我们那些诗人崇尚唐诗。唱山歌唱得好的人,就好比是我们汉族的唐伯虎,就是李白,就是王羲之。他就和字写得好是一样的。我们会很崇拜写诗写很好的人,会很崇拜书法很好的人,绘画很好的人,跳舞跳得很好的人。那么,畲族,他把这些对一个人评价的好坏,都在他的民歌里体现,形成了很多的歌俗(就是风俗,民歌风俗)。
1.歌会。畲族歌俗首先是,歌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分龙节,他们都会举行歌会。现在,歌会活动最多的当属三月三。在我们丽水,很多地方会搞一些三月三的活动。年年搞的有,丽水和金华两个市的四个乡镇年年会搞“竹柳新桥”三月三歌会,这个活动已经连续搞了十八年;景宁畲族自治县自建县以来,每年的三月三都会搞活动,现在也形成“畲族风情旅游节”(每年的三月三都要搞)。今年,中央电视台的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也于三月三在景宁搞活动,刘璐来主持的,等一下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张照片也是三月三的一个盛况,三月三活动人头攒动,把景宁县城挤的满满当当的,它不亚于现在的世博会,它不亚于我们西湖搞的焰火晚会。
2.“拦路情歌”。畲族歌俗里还有个“拦路情歌”,就是畲族人结婚风俗。在我们农村,结婚的时候经常要媒人到女方家迎亲,头一天去,第二天把新娘娶过来。我们老家的汉族是这样的:去的时候,(女方)村里人要把你拦在门外,要你放鞭炮,要你再买几条烟,或者是再送个小红包,才给你进家门。畲族他不这样,他不讨红包,他不讨烟,他讨山歌,等你娶亲的人到了门(村)口以后呢,就用杉树枝把你拦住,要跟你对山歌,你如果是对山歌太差了,你进不了村,娶不了畲家的媳妇。我这里有一个这种视频片段,很独特,他不像我们汉族人很俗,要香烟。(视频里)这个是媒人,新郎方挑着担子要到女方去了,这边就是女方,代表女方的门口,用杉树枝挡着不让你进去,这首歌是《拦路情歌》,如果唱歌唱好进去了,他要借在女方家请客烧饭用的火、灶,他也要唱山歌,一直到要把这个女的娶走,他靠的就是山歌,到最后女方《起身歌》唱了,这新娘你才能娶过去(要唱三天三夜)。
3.比“肚才”。接下去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歌俗)是比“肚才”。它就是比才气,男女双方比才气,就是比谁的山歌多。因而畲族人也必须练习,小的时候就要开始练。
4.“做表姐”。练山歌最有意思的就是“做表姐”。我简单介绍一下:“做表姐”,就是一个姑娘要出嫁了,娘舅就会把她叫去,到他家里去住一段时间(不是住一天两天,而是是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两个月)。(外甥女)到舅舅家去做客,舅舅要把村里的男孩子叫来(这个是有规定的,就是畲族人是这样的:女的客人到了,招待的是男的,这个跟他的歌俗有关系,跟他的山歌特点有关系,畲族的山歌的特点主要是对唱,女的跟男的对歌),陪她对歌。男的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就到舅舅家陪这个要出嫁的准新娘——表姐(舅舅村的叫这个外甥女,就叫表姐,所以叫“做表姐”)唱歌练歌。这个准新娘她也要练歌,她在这个时候练山歌,把山歌练好了,等她嫁到男方的时候,她要唱山歌,畲族的拜堂仪式里面呢,女的到男方以后她不用下跪,不像汉族一拜天二拜地三拜高堂,她不用拜,但是她要唱山歌。所以他就有这么一个习俗——“做表姐”。
(二)独特的歌曲
独树一帜的畲族民歌,第二个部分,我们从歌曲的独特的一些特色去介绍。主要有六个方面:一个是调式,就是它的旋律跟人家不一样;第二个是结构,歌曲结构跟人家不一样;第三个呢节奏,歌曲是讲究旋律、节奏、节拍;还有旋法,就是走向,这是第四;第五就是歌词很有特征;第六就是唱法不一样。
1.调式特征。我们浙江畲族民歌呢,它属于我们中华民歌的五声调。五声调就是(我们知道音乐有七个音:哆、唻、咪、发、嗖、拉、西,其中“发”和“西”它是偏音,不稳定的),中国的民歌里面主要是哆、唻、咪、嗖、拉(五个音),这个就是五声。我们中国的民歌,就是建立在这个五声调上的。畲族也一样,是在这五声调上。那么,根据这个五声调来说,(畲族民歌)跟其他中国民歌好像没有区别。但是呢,它其实有区别,这个是它的共性,它还有个性。那么它的个性呢?我们学术界就把它称为(根据它这个所在的地方不一样,给它取名):丽水调、景宁调、龙泉调、文城调、泰顺调、平阳调。
丽水调,它是“唻”为主音(商音),它就是1、6、5、3、2,它有1、6、5、3、2五个音,都用,以商音结尾,落在商音上。它跟其他民歌是有区别的。丽水调和景宁调又是有区别的。
我们再看一下景宁调,看看有什么区别没有?有没有变化呢?(看曲谱,景宁调)这里面我没有看到“唻”,它只有四音1、3、5、6,它没有“唻”。它是角调式,它落音落在“咪”上,它是丽水调的一个简化,一个发展,它把丽水调的“唻”省掉,它的调式很有特色。景宁调是畲族音乐里面最独特的一个调,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不搞这个专业,其实就知道一下就行了):可能大家平时不去注意,中国民歌用“咪”结尾的(就是落音在“咪”上的),是很少很少的,这个(落音在“咪”上)是畲族民歌最大的一个特色。从调式另外一个角度讲,像丽水调它虽然落在“唻”,但是它起音很多是在“哆”,这也是在中国其他民歌里很少见的。一般落音在“唻”上,起音一定是它的主音或者和弦音,和声组合里面的音,这个具体我就不多介绍了。这里我给大家听一首景宁山歌——《敬茶歌》,就是客人来做客,喝茶的时候唱的歌……
2.结构特征。我刚才看大家有点听出自己的感觉了,这个感觉在哪里呢?在结构上,很有特点。刚才是不是有人就在议论,(畲族民歌)就这么两句?这就是畲族民歌它的又一大特点,跟别的民歌不一样,它就是精,它不啰嗦。就是单句变化体结构,它就一句歌词一句旋律作一定的变化。那么一句里面呢?它又可以分为两个分句,这个是畲族很有特色的一个方面,然后两个平行乐句组成一个单乐段,这就是畲族歌曲很大的一个结构特点。
我刚才给大家介绍的《高皇歌》,(四句一首)它有112首,畲族叫做112条。畲族人把四句称为一首,一首歌叫做一条,像《高皇歌》连起来,它就叫一联,就是一条一条连起来。有的歌连不起来,它没有一定关系连不起来,就叫散条,散落的散,这个是他们的俗称。
它的结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词和曲的结构关系是不同步的。词和曲的关系不同步,这个跟我们平时听到的歌不同,比方说《青藏高原》(藏族的歌):“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它是一句,是不是啊?它一句歌词也完了曲也完了,曲和词是对应在一起的。但畲族的歌,它曲和词是不对应在一起的,它的词曲是错开的,它是第一句乐曲的时候呢,它有一句半的歌词,唱一句曲,歌词唱掉一句半。它的一句歌词一般是七个字,它先唱掉十一个字,留三个字到第二句乐曲去唱,这也是它很大的一个特点。这个手法,在畲族音乐新作里面,我们还很少用到。就是说我们不如他们聪明,我们没那个本事。我们现在创作的一些畲族的新歌,虽然也全国得金奖,最高奖都拿了,但是比起它原先这种特点,我们还自叹不如。它词曲不同步,我就觉得它像什么东西?就好像我们的三句半?我们表演艺术的三句半,它最后三个字“忍”很长时间;或者说像歇后语?它就有那个味道,它不把意思表达完,一个歌曲把你(胃口)吊在那里(你不要看它的曲子简单,我估计可能有这么一点)。
3.节奏特征。畲族民歌的节奏,一字一音,它一个音下面都对一个字;然后呢是散板的,不规整。(看曲谱)你看这里,一二三,三拍,如果是用四三拍记谱,四三拍这里是两拍,这里三拍,这里三拍,这里两拍,这里两拍,这里三拍,这里三拍。它的重音没规律,一下子听上去是三拍子,咚嚓嚓、咚嚓嚓、咚嚓嚓,一下子听到的是两拍子,咚嚓、咚嚓、咚嚓,有的时候还连续强拍,嘣、嘣、嘣。它是散的,不像我们其他的民歌,强弱是很分明的,我们新疆民歌,它的节拍,噔噔噔噔噔噔噔,很固定的一个节奏。它自由,你爱怎么唱就怎么唱,它没有约束,这个也很有可能跟他们原先被汉族人围着不自由,他们追求的一种自由,当然是不是有这么一种根源,是要专门去研究的,这里我就这么点一下。
4.旋法特征。我特别要介绍一下的是,畲歌的旋法特征。我们先看这两个谱:《茉莉花》,浙江民歌里的小调,这是一首江苏民歌,是江南小调里最有代表性的,这个《茉莉花》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音乐的代表向世界宣传,我们用《茉莉花》宣传,世博会开幕用《茉莉花》来宣传,宋祖英出国,向外面展示中国文化的时候,都要去唱这个《茉莉花》。下面的一个畲族民歌,是我谱写的一首歌,获得了全国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年轻人里面的最高奖,是国家级的。国家级的最高奖是中宣部的“五个一工程奖”,共青团的“五个一工程奖”它是针对年轻人,当年这个歌获得了一个<共青团的“五个一工程奖”>,也是全国的一个最高奖,同时获奖的浙江共有两个作品)。大家看看,(与《茉莉花》比)有没有什么差别?当然《茉莉花》好听这是肯定的,比我的这个歌好听,但是差别很大,我的歌的特点《茉莉花》没有。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出来?其实它有很大的区别就在这里(见曲谱)。为什么我这首可以叫畲歌?为什么不说风雨桥,说《畲乡风雨桥》?(它就是我们的廊桥,世界濒危的一个保护的技术。)它有特点的,(是畲乡的)所以呢我这个也能带畲字头。(如果我们把音程比作阶梯的话,我们就可以把音乐的旋律比作走楼梯),哆、唻、咪、发、嗖、拉,我们走楼梯的话,“哆”到“唻”是一步,“唻”到“咪”是一步,“咪”到“发”是一步,“咪”到“嗖”是两步,如果是从中国的五声音的角度来讲,我们这个“发”音位置不理它,“咪”到“嗖”也是一步,那么我们大家可以看到(《茉莉花》),“咪”到“唻”一步,“唻”到“咪”一步,“咪”到“嗖”是小三度,如果说回避“发”,那也是一步,就是这个台阶稍微高一点,比其他台阶稍微高一点的,它一阶半,“嗖”到“拉”一步,“拉”到“嗖”一步,“嗖”到(高音)“哆”这个跳一下,(高音)“哆”到“啦”如果是忽略“西”不计,又是一步,“拉”到“嗖”,“嗖”到“咪”一步,“咪”到“嗖”一步,“嗖”到“啦”一步,再“拉”到“哆”一步,“哆”到“唻”一步,“唻”到“咪”一步,“咪”到“唻”一步,它就是稳稳当当的走楼梯。这是它很大的特点,所以它的线条是很平稳的。这个是江南人的性格,是水乡人的性格,江南小调,所以就甜蜜蜜的。江苏、苏杭一带,叫吴越文化,它是很有代表的。那中国人为什么要把《茉莉花》作为我们民族歌曲的代表?因为这是能代表中国一种和平、和谐共处的一种(文化),稳稳当当的一个台阶一个脚印,里面蕴含的是和平、和谐。这不是随便代表的,为什么《信天游》就不去代表啊?(音乐)曾经刮过西北风,像我就是西北风里长大的,它是有文化内涵的,它代表中华民族的一种性格。包括长城,世界都说中国威胁论,我们就可以用《茉莉花》去解释,我们可以用长城去解释,我们造长城是为了保卫自己,我们从来不去攻别人,所以我们要造长城,不要被人侵略,这个是中华民族一个精神特性。那么畲山风,畲族民歌,它就不一样了,它有山里人的味道,不是水乡人的味道。你看(《畲乡风雨桥》),从第一台阶一下跳到第五台阶,纯五度,从第五台阶又跳下来到第一个台阶,从第一台阶突然跳到第六个台阶,一个平台一大跳,就是五度六度大跳,五度六度的音程大跳,这个是畲族民歌里最大一个特征。第二一个特点呢,它的旋律都是先扬后抑,先扬后转下来,这个是它的又一大特色。
5.歌词特征。畲族民歌歌词特点,七言绝句(像唐诗宋词)。它的词格就是七言绝句,它有正格平起平收,首句入韵,也就是它的押韵是,一二四句押韵,正起的平收,偏起的也是平收,都是首句押韵。很有意思的是,它有一个独特的词格叫“三条变”。我们看一下它的这一首歌词:“大路平平好赶马,江水悠悠好烧茶;去时睇人在种李,回转又睇李开花。”马、茶、花,押发花韵,是发花辙;然后它第二条(就是第二首):“大路平平赶马过,江水悠悠好煎醋;去时睇人在种李,回转又睇花连波。”梭波韵;第三条:“大路平平赶马上,江水悠悠好煎糖;去时睇人在种李,回转又睇李花香。”江洋韵,按照畲歌的说法它现在有三条了。它这个三条是一条里面变的,大路平平好赶马,到第二条的时候,大路平平赶马过,它就换了这么一个“好赶马”,江水悠悠好煎醋,上面是好烧茶,下面是好煎糖,然后最后的尾上,李开花、花连波、李花香,其他的基本不变,这个就是“三条变”。这种词格,与我们的《诗经》里面的“三叠”是一样的,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出,畲族民歌、畲族文化的悠久和优秀,可见一斑。
畲族民歌创作还有即兴性。它因为没有文字,所以它不会那么规则地就是怎样唱的。比如我们两个来学,两个徒弟一起在那里,你说那样唱的,我说这样唱的,(它不要“打架”的,)它是即兴创作。我们也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年景宁畲族自治县三月三,中央电视台进入畲乡,里面的畲族民歌的一个特征(这个我等下再播放给大家,一起听一下),就是我们刚才说到的即兴性。
6.演唱特征。畲族民歌演唱特点。它演唱的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假声。畲族唱歌用假声,它都用高音唱,清亮、健朗。畲族人歌唱起来,很少用真嗓子(他们讲的就是平讲调)。(真嗓子)这也有,不是没有,什么时候有呢?就是丧葬的时候,就是死人了,做仪式的时候,和祭祖祈祷的时候。他们的祈祷唱祭祖歌、仪式歌,里面会用真嗓子演唱,念经啊,然后哭的时候,很低沉,让你感到很悲伤。畲族人父母长辈过世了,丧事啦,亲人离家了,他不哭,他只唱山歌。
畲族的山歌唱法还有一个叫放高音,就是比假嗓还要增高的音,那就要有真功夫了,就像彭丽媛一样,男高音就像蒋大为像李双江那种。放高音就是比假嗓子的音还高,它有穿透力,很好听,这个是畲族演唱的一个特点。
畲族民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以对唱为主,就是两个人一般是面对面坐在那里对唱,它独唱的很少。
还有一种叫合唱,他们叫双音,就两个人分两个声部来唱。
(畲族)主要是对山歌,假声演唱即兴创作的,里面还有很多衬词,哩、啊、啰啊,等一下我会给大家介绍,里面它有哩啰,它会经常用这个衬词。这些(山歌要)即兴的,因为山歌是贯穿在他生活中的,而且你去对歌,你去娶亲,把你拦在路外面,你编好想好的没用的,我会变化你不知道的,所以要即兴的。(然而我们的歌手)没有几个像曹植(曹操的儿子)那么厉害,七步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他是没办法,他如果七步成不了诗,他要死的,于是才被逼出来的。所以畲族在对歌的时候呢,他会用一些衬词,这是固定的,其实是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机会,想想下一句怎么唱。(视频里)这个也是,它有一定的氛围,一般的歌曲起个头(第一句)好说,然后他到第二句要押韵要去找韵了,所以他唱了一句半以后,留了半句歌词在尾上(化时间思考),因为它要很规则的,是七言绝句,(开头了,出题目好说是吧?上联容易出,下联很难对,这是对对联也是一样的),所以它这个民歌就有(常用衬词)这个特点。
我请大家欣赏一下,今年的三月三,这里面首先有假声唱,然后有即兴创作,大家都可以仔细认真看,原先的唱得很流利,等叫他去即兴编的时候有点卡,但他不是很卡啊,这个就体现了她的即兴。
三、畲族民歌:自由飞翔的节拍
再给大家介绍一下,自由飞翔的节拍。
畲族民歌(要创新)。(看图片)这个是畲族服装,但是这个是创新了的畲族服装,歌曲一样要创新。江泽民说过,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畲族民歌延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我们搞音乐的,特别是我们丽水搞音乐的,责无旁贷(去创新)。在创新浙江畲族民歌方面呢,我们是花精力的,应该说也有一些创新,取得了一些成绩。畲族民歌为什么要创新?畲族民歌我们是怎么去创新的?畲族民歌创新有哪些成绩?
(一)畲族民歌创新的缘起
为什么要创新?三句话:旋律单调,就是说虽然优美,虽然有特色,但是太简单了,一个简单的东西重复了,会造成审美疲劳,造成审美疲劳,就会不喜欢,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一个原因呢,就是唱法局限,用假声,形成了很多畲族年轻的小伙子,特别是现代的年轻的小伙子,不愿去学,那样会唱的人就不多,特别男歌手更少;第三一个原因,畲族民歌你听到了,清唱,没有乐器的,不像我们弹起了冬不拉,拉起了马头琴,敲起了长鼓,很多民族有很多独特的乐器,畲族没有。这三个原因,给畲族的民歌带来很大的局限。
(二)畲族民歌创新的理念
我们浙江的音乐人,在畲族歌曲传承、发展、创新上,主要是三个理念:一个是进化畲族民歌音乐,第二个是优化畲族民歌音乐,第三是美化畲族民歌音乐。
1.进化畲族民歌音乐。(进化方面)比方说从节奏上,我们融进一些现代的流行音乐的节奏,也融进一些rap。比方说类似周杰伦的《双节棍》节奏,我们也给它用一下,也挺有味道。比方说2007年的浙江省群星奖的一首歌,我们丽水朱闽江老师创作的一首《畲家彩带歌》,题目很民族是不是?很传统,但是这个歌呢,有点现代,它就有点现代的流行的一种节奏,当然还有畲族民歌它本身是单旋律的,它现在搞了四个声部。我再给大家听一下这个,这是我去年创作的一首少儿歌曲,试着想有一点变化(创新),叫《摇竹娘》……摇竹娘是畲族的一个习俗,正月初一小孩子到山上去摇毛竹,这首歌曲去年也拿了浙江少儿歌曲创作的一等奖。畲族歌曲里面原先没有的一些现代的一些东西我们融进去了,但是呢,它还是畲族的,一听,畲族特色东西没有少,肯定是(畲歌),然后呢加一点现代的(元素),在进化。
2.优化畲族民歌音乐。我们的第二个(创新)理念是优化。优化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它变得更优秀。畲族音乐,我们刚才说了,旋律简单,简单,我们可以变一点复杂的。变一点复杂的,当然可以用现代的一些包括西洋的一些什么调式的转变,节奏的变化,还可以吸收一点其他民族歌曲的特点。《畲水秋歌》,这首歌是我1999年就开始创作的一首歌,当时的歌名叫《瓯江的黄昏》,是用丽水的汉族民歌元素去写的,丽水的民歌它主要是小三度的一种婉转。从一首《瓯江的黄昏》,发展到《水乡的流歌》,再发展到《畲水的秋歌》,一路(创作)这首歌曲我磨了十年,十年磨一剑,去年得到了一个浙江省的“五个一工程奖”。我们利用优化,就是吸收民歌的营养,可以这样说,我这首歌是从汉族歌变成畲族歌。这首歌我们听一下……
3.美化畲族民歌音乐。第三个创新理念是,美化畲族民歌音乐。美化,主要指通过艺术加工和改造的方法,使美的事物变成更美,或使不甚美的事物变成美的,甚至使丑的东西变成看似美的。在这个方面,我们主要是在保持畲族民歌音乐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努力去体现美誉性,让畲族民歌音乐的旋律美起来,此外,在创新演唱方法、表演形式、包装方式上下功夫,突显一个“美”字。比如刚才的《畲水秋歌》,用女子组唱的形式,下足“美”功夫,做足“美”文章,以美吸引观众的视野。这里我再推荐一首我年初刚创作的歌曲《锦绣畲乡》给大家欣赏一下,看看在旋律上是否美起来了,它是我们浙歌当红歌手郑培钦演唱的。
(三)畲族民歌创新的成效
通过进化、优化、美化,应该说特别是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后,畲族民歌的音乐传承发展,走出了辉煌的路:
1.《畲山风》,2001年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创作表演金奖;
2.《三月三》,浙江省共青团“五个一工程奖”;
3.《畲家谣》,2006年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创作金奖;
4.《畲乡风雨桥》,共青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
5.《畲家彩带歌》,浙江省群星奖;
6.《畲水秋歌》,刚才也介绍了,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
……
【结语】
“畲族民歌古瑰宝,传承发展艰辛道,政府社会同关注,艺术奇葩自风骚。”相信畲族民歌,它会更美好更辉煌!
谢谢大家的光临!欢迎大家到畲乡去,体验畲族的风情,聆听畲族的民歌,享受畲族的大自然。
谢谢大家!
链接:http://www.lsart.com.cn/shownews.asp?news_id=623
歌曲小样:http://www.lsart.com.cn/showdj.asp?dj_id=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