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云梯畲族乡

编辑:    来源:網絡    时间:2018-09-26 10:04:07    点击量:

云梯畲族乡位于宁闰市东南边陲,是宁国市东南门户,与浙江省临安市、安吉县毗邻。全乡辖千秋畲族村和云梯、白鹿、茅坦村等4个村,2011年年末人口6110人,由畲、回、苗、汉4个民族组成,其中畲族1823人,是安徽省唯一的畲族乡。全乡面积51.1平方公里,水田2300亩、山场66899亩,人均7分耕地、10亩山场,是典型的山区乡。境内地沃物阜,盛产山核桃、笋干、毛竹等,林业经济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该乡历史文化悠久,境内有千秋关、铜岭关、壕堑关、烽火台、炮台等历史古迹。近年来实施“工业强乡、旅游兴乡、民生安乡、特色富民”四大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乡呈现出民族闭结进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可喜局而。2011年被省民委授予“民族闭结先进集体”称号。
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6550万元,完成财政收收入123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812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646元。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会7133万元,比去年增长87%。完成财政收入171万电元,比上年增长20.5%;全社会同定资产投资达宏9554万元,比上年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宏10202元,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比上年增长18%,才连续九年位居全省民族乡前列。
【招商引资】2010年充分发挥地缘、人缘、姻缘优势,编制适合乡情的优势项目,积极招商引资。先后引进安平食品和开元石材等企业入驻。2011年累计完成招商引资额达5640万元。
【促进效益农业发展】2010年,全乡经济林曲积达5.4万亩,其中毛竹0.6万亩、笋用竹3.3万亩、山核桃1.5万亩。初步形成以竹笋、山核桃为主导产业的“一村一品”经济发展格局。早竹交易市场贸易红火,全年组建早笋、仔猪等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建设山核桃标准化生产修复基地;全年耕地流转面积达200亩。
  2011年,认真做好各项惠农资金发放工作和各项惠农、惠民的民生工程。多渠道投人资金200万元拓宽林区道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组建合作社2个,全乡合作社达7个。不断拓宽农林产品销售渠道,农产品在苏、浙、沪市场的销售份额进一步扩大,仅鲜笋一项农民人均收人达4000余元,全乡60%的农户经营笋干加工,笋干加工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实行农技干部联村包片制,重点做好技术、产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竹林丰产增效“4382”示范工程、山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提升,农产品加工产值超5000万元。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2010年,开展14.8公里的农村公路示范创建活动,其中云梯村2公里,千秋畲族村3公里、茅坦村7.8公里、白鹿村2公里。新建茅坦村水泥路1.4公里。千秋太子坑水库、红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纳入市水利重点工程开工建设,云梯河道防洪建设工程年底完工。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全年建设沼气100口,完成改厕100座,整改150座。
  2011年,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宵市级“美丽和谐乡村”创建工作。年初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建立了“主要领导联系、干部结对帮扶”制度,选派了4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工作,积极推进了全乡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以省、市级“美丽和谐乡村”创建村一一千秋畲族村、白鹿村为重点,开展以“三清四改一推”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乡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11年全乡共建垃圾焚烧炉4座,新建垃圾池75个、购置垃圾桶500余个,各村都建立健全了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全乡累计完成“村村通”及“村村通”延伸工程58公里,实现了全乡所有村组通水泥路,其中14.8公里被列为宣城市农村公路示范路,有40个村民组实现户户通水泥路,并安装了路灯;清理河道15公里,改厕1100户,推广沼气349户。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80%的自然村通宽带,完成茅坦、云梯人饮水工程点的施工,基本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60%以上。
【发展文化旅游业】2010年,继续举办“三月三”畲族传统歌会,同年与浙江共同举办了“牵手浙皖,共建和谐”文艺联欢活动。按照“畲族文化有形化、文化载体项目化、文化成果精品化”的要求,努力把文化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编制了畲族文化产业化规划。积极探索畲族文化产业化发展道路,有意识地将畲族文化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先后引进千秋畲族风情谷旅游开发项目和茅坦将军关漂流项目。2011年,顺利推进千秋畲族风情园旅游开发一期工程建设和茅坦村将军关旅游开发项目,启动龙麒寨(千秋畲族风情谷)旅游开发项目。5月,其一期项目主体休闲功能区在千秋畲族村破土动工,已投资1200余万元。同时,依托乡内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畲族文化底蕴,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游,尤其是千秋畲族村、茅坦村的“农家乐”吸引了上海、江苏等众多外地游客,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2010年,组织实施省市确定的各项民生工程。通过“一卡通”发放良种、农机具、家电下乡、中稻及粮油保险等各类惠农补贴。积极抓好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农村五保供养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有序推进。开展创业培训和早笋、山核桃等实用技术培训。巩固云梯村等3个村的充分转移创建成果,抓好白鹿村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创建,年平均劳务输出近990人。完成了乡综合文化站和2家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校安工程建设。推进基层卫生体制改革,开展村级卫生室建设,改善了医疗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以上。推行“村为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大力推进家庭文明等文明创建活动。2010年千秋畲族村成为安徽师范大学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2011年,继续实施省、市确定的45项民生工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工作有序推进。举办农民培训班,共培训各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近1000人次。巩固4个村的劳动力充分转移创建成果’全乡有近1300余人外出创业。完成厂4家农家书屋建设任务。计生工作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控制在3%以内。
【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实施】
于秋畲族村是安徽省唯一的畲族村。2010年,千秋畲族村开始实施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新建标志性寨门楼于10月份竣工;对千秋畲族村2组的古民居保护点进行环境整治、水沟硬化和路基拓宽。全村共完成路肩拓宽、水沟硬化长4公里。2011年,国家民委继续在该村实施保护与发展项目,为特色村寨的发展和巩同提巧了资金支持。同时,全乡综合各项资金余万元实施畲族文化提升工程,并加大旅游招商力度,组建畲族风情谷旅游幵发公司,投资建设畲族风情广场、三十六溪冲浪、封龙湖休闲中心等项目,将特色村寨保护与旅游、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千秋畲族村的特色保护项目成为全国特色村寨保护的新亮点。同年,千秋畲族村跻身安徽省“美丽和谐乡村”。
【畲族文化广场动工建设】2011年5月15日,云梯畲族乡畲族文化广场开工仪式在秋畲族村三十六间隆重举行。畲族文化广场是云梯畲族乡龙麒寨民族风情园旅游开发项目的一期工程’该项目主体工程有民族文化广场建设项目、东津源冲浪项目、古民居保护及封龙湖民族风情园建设项目等。集娱乐休闲、健身梯村一村民祭袓时不慎引发山火。由于天势很快蔓延。居住在失火山场附近的白鹿村1组村民王君良发现火情后,迅速打电话召集村民上山救火,并率先奔向失火山场进行扑救。在随后赶来的村民的共同扑救下,大火被扑灭。但王君良却因休力不支昏厥在地,村民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抢救’终闪抢救无效不幸去世,献出了他年仅45岁的生命。2011年1月"日,宁闰市委、市政府追授屮君良同志“见义勇为模范”荣誉称号’并奖励人民币一万元。王君良在国家和集体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奋不顾身扑救山火的英雄壮举,为全市人民树立起了一座精神丰碑。
【《云梯畲族民歌》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民歌历史悠久,十九世纪初畲族从广东、福建向内地迁徙,定居云梯畲族乡,畲族民歌也流传至云梯等地。一般为老人口传,无文字记载。后经蓝开友等人收集、记谱,逐步有了文字记载,主要有《盘古歌》、《孝母歌》、《拆谜歌》、《吃茶歌》、《敬酒歌》、《对歌》、《畲族“三月三”》等,一般以独唱、男女对唱、多人合唱、一领众合等形式演唱,特点是节奏稍自由,一般为六度音大跳等。以前一般无乐器伴奏,清唱为主’后来加了民族乐器等。
  云梯畲族乡成立后,各级领导重视畲族民歌的挖掘和创作,以畲族歌曲为基调,创作了大量的戏曲歌舞节目,不断出现在文艺舞台上。创作歌舞《畲山好》、《畲酒红》等,参加“中国畲族民歌艺术节”和“安徽省民歌节”,分别获得演唱一等奖、作曲二等奖与演唱铜奖的好成绩。2011年6月15日,畲族歌舞《畲乡三月三》在首届华东六省一市新红歌大赛中喜获银奖。2011年7月,《云梯畲族民歌》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三批)”。
【《畲族婚嫁习俗》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且只限于蓝、雷、钟二同姓不婚。糊婚:”结合自由。明清以后受外族影响,婚嫁礼仅东寺。哬苻8趵婚礼则刊:亦即、位出螺、佾锅等,整个婚礼在欢歌笑语和戏耍中完成,古朴又充满情趣。
  拦赤郎(杉刺拦路):畲族的伴娘和伴郎被称作“赤娘”和“赤郎”。婚期前日,男方由“对门赤郎”(汉语称“请凤客”)一人、“赤郎”(汉语称“行郎”)若干人、媒人等(总人数要双数)组成迎亲队伍,挑着礼担去迎亲。当走到新娘家门前,被一群女性以杉树刺拦住。
  中堂对揖,别称“捡田螺”:来到新娘家门前读对联后走进新娘家门,此时女方送上绿茶并唱欢迎歌,主人和赤郎同时走到当中前沿,并排朝外对天地行作揖礼,转身朝里对香火行礼,再两人面对面行礼。礼毕,媒人请主人立于上方,把陈设在桌上礼物逐一检点,递交给主人。俗称“捡田螺”。
  借锅:赤郎挑酒担到新娘家,女方当晚要吃男方送来的喜酒。赤郎烹饪衆肴时,炊具餐具都得向女方借用,开始,赤郎吟唱“借镬歌”。围观的人群有意推来推去,赤郎被推得脸红耳赤,歌词如果吟错或遗漏都不算数,要从头再吟,接着唱歌向女方借厨房用具。此外,赤郎在灶前生火,姑娘们早就把柴淋湿,火烟熏出眼泪,也得把火烧旺。
  以歌敬酒,俗称“撬蛙”:晚宴中堂上首第一桌为女方至亲坐,首位左边一位请舅公坐。首席至亲要赤郎请,叫“主位”。酒过三巡后,开始“撬蛙”。赤娘从首席第一位开始敬酒,然后每桌都一一敬。敬酒时,客人要掏小红包,故称“撬蛙”。
  夜行嫁:在“子时过了丑时上,新娘梳妆更衣衫……”的“催亲歌”歌声中,新娘开始梳妆更衣。据说,凌晨拂晓,途中行人少,清爽吉利,是行嫁黄金时刻。相传始祖三公主当年撑“皇伞”行嫁,于是世化沿袭新娘撑行路伞。
  牛牯兑牛娘:一群姑娘依依不舍地分别把嫁妆抬起,送到大门外。有的抬着嫁妆向东走,有的往西行,四分五裂,弄得赤郎束手无策,紧紧跟随后头好言求情,经过一番戏耍之后,赤郎掏出早分包好的红包递给姑娘,表示送行谢意。姑娘也以红包回敬,预祝一路平安。这样相互赠送"否级非物质又化遗严。

标签:畲族网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