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字带手工编织技艺规程》解读

编辑:雷先土    来源:網絡    时间:2018-05-03 13:50:29    点击量:

《畲族字带手工编织技艺规程》解读
遂昌县畲族文化研究会  雷先土
一、概述
畲族字带,是采用多种颜色线,手工编织的不同纹样的带子,亦称“山哈带”“字带”“花带”,是畲族民间工艺品中最具有民族特色、最主要的一种民间工艺品。它承载着远古是的畲族先人的祈福信号,一成不变的用字带形式保留数千年的“意符文字”成为一种“活”着的文物。畲族传统字带织纹上的各种纹样符号,由象形、会意、假借汉字及几何图案等构成,有明显的驱邪祈福的寓意。
一直以来,字带编织技艺传承完全靠编织者口传身授,如果没有新一代的继承,字带编织技艺将随老一辈手艺人的逝去而失传。因此,制定《畲族字带手工编织技艺规程》,把口耳相传的畲族民间非遗传统手工以标准的形式发布,对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畲族字带编织技艺,把这一古老的畲族字带编织技艺传承下去具有重要意义。
畲族字带是畲族传统的手工编织品。可用于服饰、装饰,是亲情信物和赠送好友的礼物。制定《畲族字带手工编织技艺规程》可以为畲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弘扬提供技术支撑,为畲族文化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让畲族流传至今的活化石从舞台走向生活,从家庭使用走向市场。实现字带编织规范化,规模化,商品化,增加字带编织者的经济收入,让畲族文化和畲乡经济发展融为一体,是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美丽幸福的有效途径。因此,制定畲族字带手工编织技艺规程标准,对畲族人民丰富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17年7月遂昌三公主编织工作室蓝咏梅向遂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递交《畲族字带手工编织技艺规程》遂昌县地方标准规范项目建议表,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经专家审定后,2018年4月遂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了《畲族字带手工编织技艺规程》,该标准的归口单位为遂昌县遂昌县民宗局,标准起草单位为遂昌县三公主编织工作室和遂昌县畲族文化研究会。
二、标准框架
《畲族字带手工编织技艺规程》以为编织过程主线,构建标准的整体框架。以为技艺传承为目标,确定标准的主要内容。《规程》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分类、字带线的要求、字带的编织工艺和要求共7个章组成。其中字带的编织工艺章节是《规程》的核心部份,按编织过程下设为工具、牵带、拉综、吊牛和编织5节。整体框架见下图。

三、标准内容简介

1、范围章确定了《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明示了标准的适用范围,标准规定了畲族字带的定义、编织工具、原材料的要求、字带的类别、字带的牵带、拉综、吊牛、编织技艺和要求,标准适用于畲族字带编织的传承和展示。
2、规范性引用文件章的引言是国家标准GB/T 1.1的格式要求,本标准只引用了一个国家标准GB/T 6836 缝纫线。
   3、在术语和定义章,主要定义了什么是畲族彩带和在标准中用到的比较特殊的词语,如:综、吊牛、纹样。
   4、分类章将畲族彩带以带面纹样不同分成了水巾(又称直柳带)、七间带(又称无字带)、字带(传统畲族彩带)和新时带(现代创新彩带)三类,为便于理解,并以图片形式分别给出了相关示例。
   3、织带线的要求章:织带线是畲族彩带编织中的主要原材料,目前已很少用手工纺织有棉麻线,一般用市场上常见的缝纫线,因此在材质上提出了缝纫线应符合GB/T 6836国家标准的要求。规格选用为20s/2、20s/3、20s/4、20s/6、20s/9的线。
4、彩带的编织工艺章由准备工具、牵带、拉综、吊牛、编织五节节组成。该章由非遗传承人蓝咏梅的实际操作示范,经专家总结研究而成,该章详细描述了畲族字带编织过程中各工艺节点的操作程序、要领和注意事项。
   5、要求章提出了畲族彩带的一般质量要求:
应表面平整、带边平顺、宽度均匀 。经线纬线疏密均匀、松紧一致。纹样美观大方、布局合理,纹样表示的内容不得与法律法规规定相抵触和无明显的脱色现象。
畲族彩带属传统工艺品,目前在日常生活中已很少当作生活用品使用,大多是用来收藏和纪念品用,因此在要求中对强度、松紧度、色牢度等纺织品常用的物理指标均未作出具体规定。
四、编织要点
编织工艺由准备工具、牵带、拉综、吊牛、编织五节节组成。
1、工具
字带的编织工具比较简单,主要由三根耕带竹、一根耕带摆、绑腰带和提综线组成,其他工具:剪刀、布条等。不用专门的装备,剪刀是家庭常备工具,其他的在畲乡可就地取材,一直以来 耕带竹、耕带摆都用竹制,便于加工制作,标准中耕带竹和耕带摆延用了畲族民间传统的称呼。  
标准规定,耕带竹,表面光滑的小圆竹,长20~40cm不等,直径约1.5~2.0cm。耕带摆,一根光滑平整,一头带尖的刀型竹片,长约25cm,宽2.0~3.0cm。 绑腰带,宽约20cm,长200cm的布带。
提综线,经拉综做成提压扣后才成为字带的编织工具,一次性使用,也是字带的编织中唯一的消耗品,标准规定,提综线材质采用涤纶高强线,规格为210D/2, 长度至少600cm。
2、牵带
牵带,也就是整经,牵带是畲族民间传统的称呼,是整个字带编织工艺的第一步入,编什么带就要整什么经,如七间带7根黑芯和14根白色线。纹样带带13根黑芯和28根白色线。新时带,那就得多绕大于13的芯线。
牵带时,先将需编织的经线全部一起绑在方桌或条凳的一脚,将一根线按顺时针沿着桌下方绕到桌上方,第一圈时按顺时针在耕带竹1上绕一圈,把线从耕带摆下方通过,再拉回起点,称为“下层经线”。第二圈时按逆时针方向在耕带竹1上绕一圈,然后把线从耕带摆上方通过,拉回起点,称为“上层经线”,如图1所示。

图1 经线
重复以上的过程,达到所需的经线数,再将绕经的线与绑在桌脚的线头在起点处打结,剪去多余的线。字带经线由两侧和内芯组成,两侧颜色对称,内芯线为单数。一般传统的内芯是黑字白底,黑白线的粗细比例为2:1;在绕内芯的时候,先绕两圈白色线,然后绕一圈黑色线,重复操作达到所需的内芯线为止。水巾带绕线不分两侧和内芯。
3、拉综
拉综是畲族民间传统的称呼,拉综开始要将平放的耕带摆立起来,上下层经线与耕带摆形成一个口子,将拉综线穿过口子,线的一端固定在手指上,另一只手的手指穿过耕带摆,将拉综线每根按顺序拉起并绕于手掌之间。综线长短一致,一次性完成上层经线的拉综,用布条穿过所有综线,打结。用布条或胶布固定,形成综扣。
4、吊牛
织带时一端系在树木、柱子等固定物上,另一端系在编织者腰部的状态称作吊牛。这是一种比喻说法,意即女子到了一定年龄,就应拴住,静心学习织彩带。
吊牛将经线取下,靠近耕带竹1的一端再放入一根耕带竹2,然后固定到比编织者腰部高的固定物上。另一端放入耕带竹3,将绑腰带系到编织者的腰部。由此构成完整的彩带编织系统。在吊牛过程应防止中间耕带竹1脱落,造成编织系统崩溃,畲语称作倒泻。
5 、编织
纺织的起手,取一根200cm左右的线段,作为纬线,提起综扣,经线分成上下层,将耕带摆插入开口,把纬线引入,一边留5cm的线头,再把耕带摆沿耕带竹1边缘的开口插入,形成和上个开**错的口子,用耕带摆将纬线引入。把纬线拉紧,让经线变得紧实。再提综,用耕带摆把纬线引入并压紧、打实。
织带时,用耕带摆把纬线引到两层经线之间,经过提综来改变纬线经过的层次。直柳带全部采用平纹编织,其他字带编织10~15cm的平纹作为字带两端。
纹样的编织,是纺织字带的关键,畲语称作挑线,挑起需要的经线,纬线穿过挑起的经线底层。把不需要的经线压下,用纬线盖过。通过纬线在经线上的上下变化形成提花的图案,织出的纹样倾斜45°左右。
传统字带起始纹样一般编织2~3个波浪状(俗称老鼠牙)的纹样。纹样正反各编织一个。在两个纹样之间的三角空白处,应编织点(▲)或大剪花(V)来填充。纹样编织结束时,同样编织2~3个波浪状(老鼠牙)作为结束纹样。最后留20~30cm经线不织,作为流苏。用剪刀把流苏的中间剪开,把耕带竹1抽出,把综解开,整理平整即完成编织。
五、标准的附件
畲族传统字带织纹上的各种纹样符号,承载着远古是的畲族先人的祈福信号,一成不变的用字带形式保留数千年的“意符文字”成为一种“活”着的文物。标准编制小组组织开展了畲族彩带纹样图案寓意调查,雷永宏、雷立华、蓝巧娟、雷招珠、雷金兰等分别到妙高、三仁、大柘、石练等畲族集居地,找60以上的畲族彩带编织者,调研这些纹样的原汁原味的畲语说法和意义,并归整为《畲族字带纹样》以标准资料性附录A列于标准正文之后以供学习研究。
为便于《畲族字带手工编织技艺规程》宣贯,标准编制小组制作了《畲族字带手工编织技艺标准模式图》,将《畲族字带手工编织技艺规程》的主要技艺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以标准资料性附录B列于标准正文之后以供宣传推广。

标签:畲族网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