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案例|共享,让戴家山村变了样

编辑:林雄    来源: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    时间:2024-03-22 08:36:56    点击量:
杭州案例|共享,让戴家山村变了样
杭州杂志 2019-01-11 17:39
为激活乡村新动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2013年桐庐县探索美丽乡村建设和扶持民宿经济,实施了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村闲置农房流转、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等创新举措,着力将农村“山水林湖田房”等“沉睡资源”逐渐转化为“发展资本”,将“美丽乡村”逐步转化成“美丽经济”,这些举措让原本萧条的乡村有了重新焕发活力的可能。从租金保底到薪金创收、股金分红,当地探索了一条资本与农民利益共享的发展机制。
戴家山自然村是一个位于桐庐县莪山畲族乡海拔600米高山上的偏远畲族小山村,在2005年的行政村撤并中,与铁钻石自然村一起合并形成现在的新丰民族村。由于地处偏远,戴家山村上学难、就医难、增收难,年轻一代为了摆脱贫困背井离乡,“下山脱贫”成为了大家不得已的选择。人走了,村庄逐步“空心化”,走向凋零。当时戴家山村登记总人口57户174人,常住人口只有62人,且都为5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留存畲族夯土老宅30余幢,空置率50%以上。因为年轻人的离去,不仅万亩竹林因缺少壮劳力,资源一度荒废,而且少数民族文化也无人继承。有千年古树群、万亩竹海、畲族风情、古村风貌的戴家山村,就像一颗隐逸在高山的明珠,急待重新擦亮。
为推动戴家山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破解资源分布与利用“碎片化”问题,促进城乡要素加快流通,村集体注册成立“农民之家创业服务社”,服务社下设资源运营中心、产业发展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统筹做好村域资源、集体资产的管理,做好资源保护、招商、开发等工作。据统计,戴家山村累计吸纳工商资本达1.2亿元,回流人才35人,2017年全年接待城市游客量11.2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610余万元。
“五个统一”盘活闲置资源。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从摸底登记到收储修缮,再到流转招商,实施全过程统一推进。统一登记。莪山乡开展50年以上老房子普查,登记建档全乡50年以上老房子总计629幢,建立三级保护机制,对有重要保存价值并相对集中的98幢老房子纳入一级管理,实行挂牌保护,其中戴家山村30幢。统一收储。在老百姓拆旧建新中,对一级管理的老房子所有权人优先异址安排宅基地,老房子由村集体统一收回。对进城购新房老房闲置的,按自愿有偿原则,由村集体统一回租。统一修缮。2013-2017年,依托市级精品村、中国传统古村落、省级森林人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心村二次创业等项目,共计投入建设资金2500余万元,逐步开展房屋修缮和村庄环境整治,恢复了古村风味。统一流转。2015年,莪山乡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制合作社,以“租金保底+分红”形式流转戴家山村在内的300余亩土地15年,农民之家创业服务社以集体土地、管理用房等资源折价入股,占股21%,成为最大股东。统一招商。由农民之家创业服务社将收储的老房子和流转的土地统一对外招商。乡政府对企业或农户本人利用50年以上老房子,采用保留原貌方式,经营开发特色民宿的,按照每间客房6000元标准予以一次性补助。
“两优示范”发展高端民宿。莪山乡围绕“创建中国畲族第一乡”目标,紧抓空心村创业改革契机,在戴家山村招引发展高端民宿。为减少企业在当地发展的社会、政策等风险,让企业安心创业,村与企业签订了500万元风险共担协议,如因政策变动、社会安定等原因造成企业不能正常经营的,村集体将与企业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在首批引进的“秘境•山乡生活”和“云夕•戴家山”两家优质高端民宿的成功示范下,走出去的畲族青年回来了,他们利用自家老宅,发展自营民宿,创下了最高单月收入12万元的业绩,坚定了农户返乡创业的信心,常住人口从62人上升到现在的125人。经过2013-2018年6年的发展,形成了包括“秘境•山乡生活”“云夕•戴家山”“戴家山8号”“隐栖云上”“云层之上”“隐庐•竹韵”等民宿在内的戴家山村高端民宿群,全村拥有71个房间105张床位。戴家山村高端民宿群已连续成为两届“中国(桐庐)国际民宿发展论坛”现场考察点,所属民宿“云夕•戴家山”成为桐庐唯一的“浙江省金牌民宿”。
“三金模式”扩展增收渠道。在招引工商资本发展戴家山村民宿初期,老百姓单兵作战,资源利用零散,经济回报单薄。为破解资源开发“简单化”问题,该村成功探索了一条租金保底、薪金创收、股金分红“三金模式”。资源统一管理后,由村集体将统一收储流转的老房子和土地以打包出租的形式与开发商签定租赁协议,租房租地又租人,按年收取“租金”,企业和房屋主人签订用工协议,居家就业,拿上“薪金”,集体把关精准招商,企业不用与老百姓打交道,项目推进快速,取得了双赢局面。2013年底,戴家山村以集体留用地1.5亩折价入股,由企业出资新建四幢民宿,村民既做“房东”,又做“股东”,手握“股金”,经济收益成长性强。村集体不参与企业经营,不负责企业盈亏,前5年,每年固定分红2.5万元。后25年根据盈利增长,逐年增加,30年保底分红300万元,年均分红10万元。30年后,新建的房屋等资产归村集体所有,企业在经营期内,如遇资产转让,资产升值部分的50%归村集体所有。百姓享受分红,经村民代表大会决议通过,村集体分红50%归集体所有,用于全村道路、饮用水、垃圾处理等公共事业,剩余50%归戴家山村村民,每年农历新年前按人均1000元标准发放到人。同时,村民优先安排企业上班或经营高山蔬菜,作为企业配套基地。
戴家山村探索的经验和启示
莪山畲族乡以戴家山村为示范,目标是建设“最富裕的畲乡、最美丽的畲乡、最民族的畲乡、最幸福的畲乡”。为此戴家山村深化空心村创业实践,加快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善和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民生福祉,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努力打造杭州市乃至浙江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落,创新做法值得借鉴。
基层治理创新。近年来,随着戴家山村在外知名度的提升,外来投资客和返乡创业农民越来越多,游客量更是年年创出新高,村庄治理、平安建设和治安管理难度也是日益增加,民宿业主、游客与当地农民的摩擦时有发生。2018年,该村为巩固美丽庭院建设成果,创新实践“庭院议事会”基层治理模式,乡村两级干部、民宿业主、村民代表、游客代表共同召开议事会议,目前已经召开四次。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召开庭院议事会扩大了基层协商的参与面,让群众有更多的发言权,更能凝聚共识,也有利于促进行业间的共建共享,推动戴家山村民宿可持续发展,提升百姓的获得感、民宿业主的融入感、游客的归属感。
运营服务创新。随着民宿的快速发展,戴家山村卫生保洁、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村级运维成本高企。2018年,莪山乡通过争取列入了桐庐县政府购买村级服务改革试点乡,县财政每年拨款264余万元向莪山乡各村购买服务。乡政府和下辖七个行政村以村级人口数核算股份成立了杭州莪山物业服务公司,戴家山村所在的新丰民族村占股7%,村集体通过共同分担和专项承包形式,承担戴家山村区域内的卫生保洁、垃圾资源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等8个村级服务事项,每年解决50余名村民就业,预计可增加经营性收入26万元。
文化融合创新。围绕民族特色,推进文化兴盛,努力将莪山畲族文化打造成为桐庐的重要文化品牌和杭州的特色文化符号。一是推进文化生活化。深挖文化底蕴,留存乡风民俗,保护莪山特有的民间文艺、手工技艺和乡土资源,创新展示平台,营造传承环境,让畲语、畲歌、畲技艺、畲传统等文化民俗在现实生活中“活过来”,融入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是推进文化有形化。加大畲族文化标识推广使用力度,加强李氏花厅等特色古建筑的保护,将畲族元素运用到农房、民宿、景观标志等建筑中,形成别具一格的畲派民居。提炼丰富“五个一”文化内涵,打造畲族文化活态展示样板。三是推进文化市场化。对接社会资本,引进创意设计,加大畲族服饰、畲医畲药、畲乡礼品等的开发推广,利用互联网进一步打响红曲酒、黄金棕等特有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市场化运作系列民族节庆和文化推广活动,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目的,努力打造畲族文化体验目的地。
经济发展创新。2017年,村集体投资建设的村旅游集散中心正式建成,设立了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民宿住宿服务中心,会议活动场所和停车场等功能区,有偿提供给戴家山村民宿进行配套服务,用于召开年会、庆典、舞会、派对等活动。民宿住宿服务中心以村集体旅游公司为主体进行经营。为破解村级在民宿经营中人才、营销、服务等问题,该村与“秘境•山乡生活”“云夕•戴家山”“戴家山8号”三家民宿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其运营团队为村级民宿运营提供培训和帮助,并开展经营合作,介绍游客入住。同时,莪山乡与安厨、中通优选、食话、网易等电商平台开展合作,统一使用乡域品牌“山哈老家客”,开展线上农产品和民宿旅游产品的宣传推荐,并在村旅游集散中心内展示和销售,2018年至今,包括戴家山农特民宿产品在内,全乡已实现畲乡“山哈老家客”品牌产品线上线下销售1000余万元。通过综合施策,2018年上半年莪山乡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471.66万元,同比增长67%,其中经营性收入223.09万元,同比增长135%,各村平均收入达67.38万元,经营性收入超30万元,为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
原标题: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农村闲置资源转化


标签:畲族网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