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赤岭畲族乡文化旅游的调查报告
畲乡风情团队(10社保):蓝JQ1140420100**、
何玉云114042010015、朱惠燕114042010043
一、调查目的
为了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导青年学生把胡总书记提出的5点希望转化为成才成长过程中的自觉行动和追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大学生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实践中的积极作用,根据学校和学院的有关要求,笔者落实了学院2011-2012学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访后撰写了该调查报告。
二、调查对象
2012年7月13日、8月14日笔者先后深入实地走访了漳浦民族中学美术老师蓝磅水,中共漳浦县赤岭畲族乡委员会宣委蓝永义、干事陈瑞钦,漳浦县文物保护单位蓝理府第,漳州市漳台畲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漳浦蓝氏家庙石椅种玉堂理事会会长蓝宏令,漳台蓝氏暨闽南畲族博物馆,漳浦县赤岭畲族乡雨霁顶三界公庙管委会会长蓝建有等单位和人士。
三、调查内容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2009年5月6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峡西岸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重点保护发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红土地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这些文化体现了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融合发展,其中,文化旅游产业将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撬动地方经济腾飞的重要发展方向。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性高、涉及面广、辐射性强、带动性强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新兴产业。旅游本身就是文化产业,旅游的项目和目的决定了其文化含量。于是除了常规旅游项目外,还有许多为满足专门目的开展的旅游活动,如:历史探秘旅游、名人足迹寻访旅游、民族风俗旅游,可谓种类众多,文化深厚。文化旅游的特征是有明确的求知目的,通过旅游有目的地学习某种专业,研究发现对这一专业的现状、发展和运用价值等方面的认识,使得参加这种旅游活动的人,在这一专项领域,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料,以便更好的施展才干、提高技能、有所作为。
文化旅游(cultural tourism),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因此,其目前较为流行的定义是“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文化旅游是一种商业性的活动,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认识其他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并通过绘画、音乐、文学、工艺品等了解民族习俗、特征,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
赤岭畲族乡作为福建省19个民族乡(18个畲族乡和1回族乡)之一,颇具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底蕴积淀深厚,是漳浦蓝姓人口主要聚居地和蓝姓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涌现出蓝理、蓝廷珍、蓝鼎元、蓝元枚等历史名人,蓝理、蓝廷珍、蓝鼎元是清朝中国军事史上的重要人物,在平定、治理、开发台湾方面做出卓越的贡献,并分别被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誉为“平台首功”、“治台名将”、“筹台宗匠”,史称“蓝氏三杰”。因此,本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笔者就近对赤岭畲族乡的文化旅游进行调查和研究。
四、调查方式
笔者通过访谈法、观察法、资料法等方式调查和研究了赤岭畲族乡文化旅游的相关情况。在走访、现场采访、人员介绍、文件、亲临实践、个别交谈、图片、照片、书报刊物、影视资料、统计报表、集体组织和自发的基础上搜集到大量的资料材料。
五、调查时间
2012年7月13日、8月14日。
六、调查结果
(一)赤岭畲族乡基本概况
赤岭畲族乡位于漳浦县东北部,总面积101.04平方公里,是一个老、少、边俱全的典型山区少数民族乡。全乡有山地面积10.8万亩,耕地1.18万亩。其中山地水果面积5.1万亩,主要种植荔枝、龙眼、香蕉、杨梅、蜜柚等水果,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乡镇。辖赤岭、石椅、山平、石坑、大行、土塔、前园、油坑、杨美9个行政村和6个场,总人口1.35万人,其中畲族人口1.24万人,占92%,是全国畲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民族乡,也是漳州市少数民族人口最聚居的山区少数民族乡。2010年全乡社会总产值107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38元。
1.气候物产
赤岭畲族乡属***带海洋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年平均气温为21.1℃,绝对最低温度平均为1.95℃,绝对最高温度平均为36.05℃。全年无霜期达345天,年降水量一般在1300—1600毫米之间。全乡以农业为经济主体,无原始森林和植被,一般是草本植物、灌木或由人工栽培的经济林、水果,主要水果品种为荔枝、龙眼、香蕉、杨梅、蜜柚、桃、李、柑桔、枇杷等。该乡农业产业已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主要有:油坑村生猪养殖基地,总存栏数8000头以上;前园村20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豉豆、甜豆等;山平村晚熟荔枝生产基地,该乡被漳州市定为晚熟荔枝生产示范乡,现有晚熟荔枝2万亩;大行村“畲村蜜柚”生产基地,现有蜜柚种植面积3000亩,已申报注册“畲村蜜柚”品牌;石坑村淡水养殖基地,现有淡水养殖水面积1000多亩。该乡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高岭土、叶腊石、花岗岩等矿产品,矿产品加工成为该乡的重要工业加工项目。
2.文物古迹
该乡具有丰富的原生态观光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资源,境内有漳台蓝氏暨闽南畲族博物馆、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漳州蓝姓发祥地——蓝氏宗祠(种玉堂)、土塔佛祖庙印石岩、山平雨霁顶三官大帝庙、石椅佛祖庙西来庵、玳瑁山悟道岩寺、福建陆路提督蓝理府第、蓝氏家宅、杨美水库、玳瑁山农业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中)等景点。
3.历史人物
明清两代,该乡人文颇盛,出了不少名人。其中有被誉为“平台首功”的清代福建陆路提督蓝理,礼部右侍郎、《四库全书》纂修兼分校官蓝应元,都是石椅人;被称为“筹台宗匠”的广州知府蓝鼎元,山平人;巡按湖广御史蓝紫陶(又作蓝紫涛,后改姓名为林铭球),福建水师提督蓝廷珍,都是土塔人;明代歙县知县倪大器,杨美古美山人。这些名人事迹俱载于史志。
4.重大设施
境内有杨美水库,是漳浦县中型水库之一,建于1972年,总面积510万平方米(其95%水域面积属赤岭畲族乡管辖),总库容5530万立方米,设计库容水位65米,最高水位67.97米,集雨面积59.8平方公里。
5.其他亮点
近年来,赤岭畲族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该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蓝氏三杰”文化的研究、宣传和保护,提出以“发展特色品牌农业,打造生态文化名乡”为奋斗目标,有力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族工作也成为该乡的一大亮点,该乡大力挖掘弘扬闽南畲族文化,促进文化旅游的兴起。目前,该乡正不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利用好现存历史古迹,深入挖掘、精心整理、大力弘扬“蓝氏三杰”的时代特征和精神内涵,做了意义非凡的工作并取得分量不小的成绩。
2003年10月,该乡开始筹建漳台蓝氏暨闽南畲族博物馆,开辟“蓝氏三杰”专馆,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生动再现“蓝氏三杰”当年的传奇人生。2008年7月20日,漳州市民宗局在漳州宾馆成功主办由该乡聘请知名作家西月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所向无前:蓝氏三杰传》(开创了乡镇级编写长篇历史小说的先河)首发暨影视作品改编签约仪式,计划改编重拍同名电视剧《所向无前》(又名《菩萨将军》),摄制完成后力争在央视播出,该影视作品将成为对台宣传的又一历史题材,对闽台、漳台文化交流将起促进作用。2008年7月30日,“蓝氏三杰”正式入选“漳浦十大名片”,民族乡各项工作成绩显著。2009年8月13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爱我漳浦”全县文艺大比拼“所向无前·魅力畲乡”赤岭专场文艺晚会中芗剧表演《所向无前——蓝氏三杰传》(选段)用芗剧形式演绎清朝中国军事史上的重要人物蓝理、蓝廷珍、蓝鼎元,童声芗剧《神童蓝鼎元》以弘扬“蓝氏三杰”精神为主题。2009年9月,《所向无前:蓝氏三杰传》一书已完成改编为电视剧剧本,长安法制电影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正就拍摄事宜进行筹划。改编为30集电视剧的《所向无前》将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北京金尊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等组成的摄制组于2011年上半年进行开机拍摄。2009年11月16日,蓝理墓和由蓝理主持修建的蓝氏宗祠被列为第七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涉台)。2009年12月9日,海峡两岸蓝氏宗亲在赤岭畲族乡人民政府举行了海峡两岸蓝氏宗亲座谈会及项目推介会,向两岸宗亲和嘉宾推介了蓝氏宗祠“种玉堂”保护规划维修设计及配套项目、省级重点涉台文物蓝鼎元墓和蓝廷珍府第的保护利用等10个相关项目。该乡至今有30来项次工作受省、市、县委和县政府表彰,其中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06年被省民宗厅授予“全省民宗系统四五普法先进集体”称号,被省委、省政府评为“集体林权改革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党建工作”、“安全生产工作”、“信访工作”、“农业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等项目工作先进单位。
(二)赤岭畲族乡文化旅游资源
1.赤岭畲族乡蓝氏历史名人
蓝紫陶
又名林铭球,字彤石,号紫陶,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86),卒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福建省漳浦县二十八都(今赤岭畲族乡)人,系漳浦蓝氏“种玉堂”第十二世祖。明万历末年,随继父林懋、母吴氏,迁居海丰经商,入海丰籍,游学于粤东,故又名林铭球。天启四年(1624)甲子科广东乡试第七名举人,因冒海丰籍,为妒忌者揭发除名。怀宗即位,伏阙请得旨附闽籍会试,崇祯元年(1628)戊辰科中式第三甲第182名进士出身,授行人。奉使谕祭唐王,册封岷王。擢江西道御史,上《治兵保民疏》,得到皇帝称赞。又尝荐起黄道周,论救魏呈润,纠阉王坤。巡西城,凡勋戚不法者弹治之。巡按宣大,勅大阅却边帅馈,劾总督梁某失律,论以法治之。转任巡按湖广御史(官秩正七品),时楚人张献忠、吕瘦子辈张甚,铭球奉勅监军护陵,张、吕胁其上书求封襄阳,不屈遇害。生平著有《西台疏草》、《宣云按楚奏疏》、《按楚奏告》、《监军纪略》、《谷云草》、《浮湘草》、《怡云堂集》等若干卷。(吴福钦主编:《海陆丰历代进士举人贡生录》)
蓝理
字义甫,号义山,生于清顺治六年(1649),卒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张坑石椅(今赤岭畲族乡石椅村下尾)人,是漳浦蓝氏“种玉堂”第十二世祖,后建宅于赤岭墟。行伍出身,清康熙年间,随施琅出征澎台,以首功加左都督,累官至福建陆路提督。乱世生成孟浪性格,一生四落四起。台海战役中,“破肚将军”蓝理,让郑军闻风丧胆。康熙帝称蓝理“台海血战,功在首先”,赐“平台首功”匾文,授昂帮章京内大臣兼摄左都督,世袭骑都尉,封一等伯。后又被任为神木副将、宣化总兵、定海总兵、天津总兵、福建陆路提督。御赐“勇壮简易,所向无前”(“所向无前”现已成为漳浦精神)牌坊(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提督府(即蓝理府第,2011年3月被列为漳浦县文物保护单位)各一座。蓝理病逝后,康熙帝赐予御联:铜柱海疆曾著绩,铁衣戎略夙知名。
蓝廷珍
字荆璞,生于清康熙二年(1663),卒于清雍正七年(1729),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官塘顶坛(今湖西畲族乡顶坛村新城)人,是漳浦蓝氏“种玉堂”第十五世祖,为蓝理堂侄孙。以军功提任定海营把总,后任温州镇标中营游击,被提督吴升誉为“闽浙第一良将”。康熙五十八年(1719)春,任澎湖副将,夏秋间又改授为南澳总兵。康熙六十年(1721)夏,台湾爆发朱一贵起义,蓝廷珍奉命入台平乱,战功显赫,被康熙帝授予“平台大将军”, 兼任闽台水陆提督。平台后,蓝廷珍署理台湾,开发台湾,是清初定策经理台湾的功臣,为台湾的治理和开发作出重大贡献,影响深远。雍正帝擢升其为福建水师提督,赐提督府(现已被列为福建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座,誉其为“治台名将”,加封左都督,一等伯。
蓝鼎元
字玉霖,号鹿洲,别号任庵,生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卒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张坑山母顶(今赤岭畲族乡山平村山尾顶)人,是漳浦蓝氏“种玉堂”第十五世祖,为蓝廷珍族弟。十七岁时游学到定海拜访堂叔公蓝理、族兄蓝廷珍,被世人称为“八闽才子”、“经世之良才”,写下著名镇海之策《论镇守南澳事宜》,为平台、治台、兴台做出卓越贡献,成为清初提出对外开放的第一人。他著有《鹿洲初集》、《东征集》、《平台纪略》等,连横在《台湾通史》中赞曰:“鼎元著书多关台事,其后宦台者多取资焉。”雍正帝赞其为“筹台宗匠”、“治台宗匠”,曾任其为朝廷修史馆《大清一统志》编纂、广东普宁县知县兼潮阳县知县、广州知府等。
蓝元枚
字卜臣,生于清雍正十四年(1736),卒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官塘顶坛(今湖西畲族乡顶坛村)人,是漳浦蓝氏“种玉堂”第十七世祖,为铜山营水师参将蓝日宠之子,蓝廷珍之孙。蓝元枚袭三等轻车都尉世职,随标学习,乾隆三十一年(1766),补广东海门参将。迁龙门协副将。调海澄。乾隆三十八年(1773),奉旨接任金彪担任台湾镇总兵。调金门镇。迁江南苏松镇。乾隆四十七年(1782)崇明洪水,溺死者万计,元枚与巡抚闵鹗元议赈恤,昼夜巡视,全活甚众。乾隆四十九年(1784),擢江南提督。乾隆五十一年(1786)正月,台湾民林爽文举事,调元枚驰驿往泉州,署福建陆路提督,驻蚶江策应。翌年(1787),他以福建提督率兵前往台湾制止林爽文民变,不过因无法有效遏止林爽文进攻,遭革职查办。不久即卒于台湾。蓝元枚是台湾清治时期受台湾道制约的台湾地区最高军事首长。
蓝应元
字资仲,号春圃,又号古萝,生卒年未详,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张坑石椅(今赤岭畲族乡石椅村古罗社)人。自幼聪颖,过目成诵,稍长,刻苦勤奋,尤喜古诗文。乾隆二十五年(1760)成进士,经朝考,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院编修。他在翰林院以学行文章著称。乾隆三十二年(1767)丁父忧,归家葬父,亲自挑土营作。守丧期满,应召进京。乾隆三十五年(1770),起补翰林编修,皇帝深知蓝应元学行俱优,命其纂修《四库全书》,任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当时,文渊阁直阁事纪晓岚任总纂官,漳浦人蔡新任正总裁,他的同僚、好友提示他要讨好权要者,他笑曰:“我不以捷径为荣也”。不久,蓝应元晋升为太常寺少卿。乾隆四十七年(1782)九月,《四库全书》纂修完成,蓝应元随擢礼部侍郎。乾隆五十二年(1787)担任会试知贡举,主持考试事务。是年冬天,奉命视察通州仓储,回京后发生疾病,上疏请求归休。他任职30多年,廉洁自持,致仕时,囊空如洗,京城同僚好友钦敬他的清廉,称呼他为“蓝佛”。他归休后深居家乡张坑山村,足不履公庭,曾主讲厦门玉屏书院,以善教著称,他的著作有《古萝诗文集》传世。
2.赤岭畲族乡文化旅游古迹
该乡具有丰富的原生态观光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资源,文物古迹较多,其中有:石椅村的漳台蓝氏暨闽南畲族博物馆、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漳州蓝姓发祥地——蓝氏宗祠(种玉堂)、西来庵佛祖庙,土塔村的印石岩佛祖庙、山平村的雨霁顶三官大帝(三界公)庙、赤岭村的“破肚将军”蓝理府第、蓝氏家宅,杨美村的杨美水库、古石佛寺,玳瑁山茶场的悟道岩寺、玳瑁山农业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中)等景点,这些文物古迹均为漳浦县旅游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3.赤岭畲族乡文化旅游艺术作品
该乡关于文化旅游的艺术作品有正在拍摄的30集电视连续剧《所向无前》(原名《菩萨将军》、《蓝理将军》)、芗剧剧本《畲乡新貌》、芗剧表演《所向无前——蓝氏三杰传》、文艺晚会“所向无前·魅力畲乡”、西月小说《所向无前:蓝氏三杰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7月版)、蓝磅水绘画《蓝理肖像》、《畲乡荔红》、《荔红时节乐滔滔》、林仲文《历代名人咏漳浦·林仲文书法集》之“铜柱海疆曾著绩,铁衣戎略夙知名”“悟道”(福建美术出版社2007年9月版)、[清]蓝鼎元撰 蒋炳钊 王钿点校《鹿洲全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版)、蓝利灵主编《漳浦石椅种玉堂蓝氏族谱》(漳浦石椅蓝氏种玉堂族谱编修委员会1991年12月版)、王雄铮编《雨霁顶三官大帝(三界公)》(漳浦县赤岭畲族乡雨霁顶三界公庙会管理会1989年1月版)、蓝氏家庙(种玉堂)内的明清两朝皇帝御赐的各块匾额(如“福”字、“勇壮简易,所向无前”)和所有对联(如“由镇海而分枝,木本水源思先德;卜苌溪以衍派,文经武纬振后昆”)以及漳台蓝氏暨闽南畲族博物馆的展览品等。
4.赤岭畲族乡文化旅游其他亮点
(1)赤岭畲族乡的民俗风情
赤岭畲族乡是漳浦县畲族人口最为聚集的乡镇,也是漳浦县民族特色最为显著的的一个区域。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不少畲族乡在长期与汉族接触过程中,民俗大体上已汉化,但仍有个别风俗体现民族特色;该乡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民俗,这也构成了该乡民俗的特色。值得注意的便是该乡的岁时风俗、雨霁顶三界公生日和畲族婚礼风俗。
岁时风俗
岁时风俗在漳浦也叫作“年节”,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年节”。
正月初一日过春节,这与全国人民一致。正月半做上元,大房头的祠堂点元宵灯,自十二日起至十五日止,灯有纸灯和玻璃灯两大类。祖祠大门口挂桶形大灯,左右各一盏,灯笼书写“蓝府”二字。灯笼上下边沿画花纹图案。门厅正中挂柑形圆灯一盏,灯笼写祠堂名如:种玉堂、卜翰堂等,灯笼都是用纸糊的。纸灯尚有圆筒灯、四角灯、六角灯、雨伞灯等,灯笼写有:蓝府、富贵春、添丁进财等吉祥字样,纸灯内点烛,光亮通明;玻璃灯有四角灯、六角灯等,用花生油燃点。正月十五日又是天官大帝生日。
二月初二日是司命灶君生日,家家户户做“大猪菜粿”拜灶君。
三月初三日,称三月节,家家户户做粿,到祖祠祭拜祖宗。粿料较随意,每户可按自己的物质条件和爱好自行安排,有的用糯米,有的用籼米,有的用蕃薯粉等,这是赤岭畲族乡民俗的特点。
四月过立夏,有“三天吃立夏,三天吃补夏”的风俗,各户都做面粉煎或面粉粿。
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俗称五月节,家家户户都包粽子,有肉粽和碱粽两种。午时祭水花,人人抹擦雄黄酒,驱除邪气,家家备一束驱蚊草,一头执在手里,另一头点燃,口中用闽南语念着:“草烟送蚊虫,送去吃树花,倚树丛”以驱赶蚊虫。
六月十五日称六月半,每户都做“半年圆”祭拜祖宗,“半年圆”是用白米做成的:一部分加食用色素成“红圆”,分三层,同时放在蒸笼里蒸熟,底白色、中红色,表面柑形,称为“满天星”。
七月十五日是中元,也称普渡,家家户户都做“馍方”(即面粉作的发包)和米糕,但有的村社没有做普渡。十五日又是地官大帝的生日,普遍都有祭拜。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兼土地公生日,每户都买中秋饼和猪肉祭拜土地公,祭拜形式有在屋内拜和田头拜,田里插土地公旗,祈求庇佑能获得好收成。
九月初九日称九月节,家家户户做“白圆”,每粒都用手指按一凹痕,畲乡以外的人称“狗脚迹”,这被认为是至今尚保留的畲族标志。
十月十五日称下元,是水官大帝生日,家家户户做“红龟粿”和“红圆”祭拜水官大帝。
十一月冬至日称冬节,家家户户吃汤圆,祭拜祖宗,但守丧人家不能搓汤圆,只能做糕,其出嫁女儿要送汤圆给娘家,娘家以糕还礼,这与别的乡镇不同,别的乡镇是守丧人家端午节不能包粽子。
十二月忙于过年,祖父母、父母应给未成年的子孙分红包,称压岁钱;已成年的子孙应给祖父母、父母送红包,称为“添福寿”。
现在,赤岭畲族乡还有过一些国家法定节日,这“南蛮”人的生活倒也其乐融融了!
雨霁顶三界公生日
赤岭畲族乡山平村雨霁顶奉祀三官大帝。所谓三官就是天官、地官、水官,古代人认为三位大帝分别是掌管天界、地界、水界之神,故亦称“三界公”。三官大帝各有生日,分别为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这也是世俗所说的上元、中元和下元。到时,群众都到雨霁顶祭拜一番。但三官大帝又有一个合祭的日期,在农历正月廿五日至廿七日之间选择一天为祭拜日子。每三年一次,即农历干支纪年逢寅、巳、申、亥年举行。漳浦、龙海、芗城等县市区的信徒都前来参加祭祀活动,最多人数达十来万人,常年也有四五万人。这是超越赤岭畲族乡范围的大型民俗祭祀活动。除了祭拜形式外,还装有“辇”、“艺”和舞龙、舞狮等文艺活动。“辇”是在一个宝塔式的六七层台架上糊有纸雕与各种图案等民族美术工艺品;“艺”是在一个长方形台架上装满彩花,台架上坐着一对化妆的穿着畲族服饰的童男童女。“辇”和“艺”都是由四个人扛着游行,很有民族特色。
畲族婚礼风俗
在人民政府公布、贯彻《婚姻法》前,一般婚姻都由专业性质的媒人或亲友介绍,双方父母或长辈同意后,即可进行通婚礼仪。此时,男女双方都互不相识,也从未见过面。并且同姓不通婚,都是二姓合婚。婚娶要行六礼:(一)问名;(二)订盟;(三)纳采;(四)纳币;(五)请期;(六)迎亲。具体内容简介如下。
(一)问名,即互通姓名,放定金,俗称“吊串项”。若双方(尤其是女方)家中人畜平安,家具没有损坏,则婚事可成。
(二)订盟,也称“吃小定”。男方给女方猪脚肉、糖仔、糕仔、饼等礼品。女方把这些礼品分给亲戚、邻居,表示此女与人家定亲。
(三)纳采,也称“吃大定”,俗称“行礼”。男方送给女方猪肉,要整只猪除头、尾外的带骨猪肉,劈成两半。还有贡糖、猪脚、聘金、“洗屎裙仔红包”,布料、茶果等等。婚书、盒仪书写有格式,男方婚书写“纳采之敬”,礼品有“全猪成头”、“福糖成双”、“猪肩成曲”、“聘金成封”、“龙烛双辉”、“桔柿成双”、“婚书成通”、“盒仪成对”等套语;女方回贴写“旋吉之敬”,还有“婚书成通”、“启书成封”、“金榴成树”、“莲蕉结果”、“棉苎双色”等套语。
(四)纳币,俗称“送裙袄”。男方婚贴写“纳币之敬”,还有“凤冠成顶”、“襜袄成领”、“绣裙成幅”、“婚员全肩”等套语;女方回帖写“复币之敬”,还有“珠履成双”、“绵袜成双”等套语。
(五)请期,俗称“送日”。男方送给女方迎娶的日期,婚帖写“请期之敬”。女方在认可该迎娶日期后,随即发出回帖,写“于归之敬”等套语。
(六)迎亲,俗称“娶新娘”。首先,男女双方各自在家中给新郎、新娘进行冠、笄,俗称“尚头”。然后,各自换上白内衣,新郎外穿蓝色长衫,戴礼帽,新娘外穿红袄,戴凤冠。各自请父母吃“韭菜肉”,“韭”谐音“久”,寓意为父母添福寿。
迎亲的花轿到女家后,女方父亲或兄长背新娘上轿(与别乡镇牵扶上轿不同),轿前挂包袱,轿后挂一个画着八卦的米筛,轿顶饰一颗木制的小红髻。
花轿到新郎家门口停下,轿放在一个“胶掠”(状如簸箕的大型晒物篾器)中,轿前铺红毯或新草席,头上遮盖竹筛,给新娘步行入屋内,然后由新郎拿出“篮仔米”,新郎新娘共牵提“篮仔米”,进入房中。进房后,吃合卺酒,俗称“酒文桌”,以示夫妻和合,永结同心。桌上摆十二碗食品:公鸡、鸭母、猪肚、腰心酒、韭菜肉、包仔、肉卷仔、豆仔、米糕、鱼、梨、芋等。
婚后第二天,新娘“出厅”,新郎陪同拜“天地公”、拜祖宗,此时礼服都不能脱,要等到妻舅来“探房”后,礼服才可脱下。婚后第四日,新娘回娘家做客,称为“回礼”,头戴小髻,身穿红袄,但不可久留,要当天回夫家。
《婚姻法》贯彻后,婚事新办,手续简便,不用繁琐礼俗。娶亲时不用花轿,早先用自行车,后来用摩托车,现在已有用小汽车娶亲,移风易俗,新事新办。(根据蓝沂水发表于《漳浦县文史资料》第16辑文章《赤岭畲族乡民俗风情》整理)
(2)蓝氏三杰——“漳浦十大名片”之一
清朝前期,在台海纷飞的战火中,从漳浦畲乡走来了“蓝氏三杰”——蓝理、蓝廷珍和蓝鼎元。一个是在平定台湾郑氏政权战斗中,拖肠血战,康熙皇帝评价其“所向无前”、“勇壮简易”,取得“平台首功”;一个是率部平定朱一贵叛乱,积极经营台湾,开展最早最大规模的官垦的“治台名将”;一个是在一部《鹿洲文集》最早提出对台湾进行综合治理建议,促进台湾走向“文治”社会的“筹台宗匠”。是他们,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华夏儿女一起推动台湾的历史进程。(摘自漳浦广电网“漳浦新闻”:《闽台渊源的光辉印记--蓝氏三杰》)
(3)所向无前——漳浦精神表述用语
漳浦,是一块孕育精神文化的土壤。一千多年的历史,她积淀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饮马漳江,带着中原人的豪气,撒下中原文明的火种。从此,铸起一条绵延一千三百多年的文脉,培育出“忠孝两全”的高登,“一代完人”的黄道周,“两代帝师”的蔡世远、蔡新,“蓝氏三杰”的蓝理、蓝廷珍、蓝鼎元,以及“开兰始祖”的吴沙等先贤,他们身上流淌着漳浦人血液,一股敢为人先的力量在搏动着。今天,漳浦人始终是时代的弄潮儿。革命战争期间,他们率先在山城点燃烽火,建立闽南井冈山——中共靖和浦中心县委,用鲜血谱写了中国民主革命、新生共和国的伟大篇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漳浦人率先大念山海经,全面拉开山海开发帷幕,让金浦大地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新时代,新使命。今天的漳浦,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打造四大基地,建设滨海新城”,这嘹亮的号角响彻金浦大地,推动漳浦跨越发展,赶超进位,实现“海西建设,漳浦先锋”的使命振奋着漳浦人的心。在新的历史时刻,漳浦的改革发展靠的是什么精神作支撑?推进漳浦崛起需要什么样的精神?漳浦精神应该怎样表述?带着这些问题,2010年6月,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在全县上下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漳浦精神”大讨论,吹响了凝聚漳浦精气神的“集结号”。这是一场追索历史、反思现实,憧憬未来的思维碰撞,各县直机关、乡镇场和社会各界纷纷行动,召开各种形式的大讨论共60多场次;广播、电视、报纸三家联动,累计播出新闻近百条;20多位领导、专家走进电视台,录播大型电视访谈节目8期。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送来表述语近200条,专家评审团从中评出10条候选用语,这些表述语有的是从黄道周身上提炼出的坚贞不屈爱国精神、有的是从蓝氏三杰身上提炼出的“勇壮简易、所向无前”精神、有的是从靖和浦县委提炼出的红军革命精神……最后一轮由群众投票,评选出一句最能体现群众意愿、最能体现出漳浦人个性、最具感召力的漳浦精神表述语——所向无前。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教育,这是一次成功的理论升华,这是一曲昂扬的奋进号角。历时一年三个月的讨论活动已经有了成果,经过千锤百炼的“漳浦精神”——所向无前,必将是新时期漳浦人民精神的新坐标,她必将进一步振奋我们“爱我漳浦,知我漳浦,建我漳浦,致力先锋”的热情,激励我们为我们“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和谐!(摘自陈建新发表于2011年10月10日《金浦报》第622期的文章《所向无前——新时期漳浦人民精神的新坐标》)
(三)赤岭畲族乡文化旅游的意义和价值
“蓝氏三杰”文化的挖掘与开发,将极大地激发后人学习、研究、宣传“蓝氏三杰”永不放弃希望,永不放弃信念,敢于面对成功,敢于面对失败,敢于从失败中走向新的成功的“勇壮简易,所向无前”的精神内涵,为推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畲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多做贡献。
该小说及影视作品对展示漳州少数民族人文风采,繁荣民族文化,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密切海峡两岸文化经济交流合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维护祖国和平统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蓝氏三杰”是中国蓝氏家族的杰出代表。这种特殊的家族现象,对于研究中国畲族历史,研究畲汉关系史和社会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蓝氏三杰”精神,既是一种时代精神,又是一种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促进时代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笔者相信:通过结合现实要求不断弘扬“蓝氏三杰”精神,一定能推动畲乡民族文化的发展!
(四)赤岭畲族乡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在开展“四个漳浦”(跳出漳浦看漳浦,全国范围找漳浦,全球视野谋漳浦,立足漳浦建漳浦)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实践活动中,该乡以跳出赤岭看赤岭,立足赤岭建赤岭,以前瞻性、全球视野谋划赤岭民族文化发展。立足畲乡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胆挖掘、保护、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以打造闽台畲族文化产业园为平台,以组织举办各类民族文化的活动载体,加快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健康蓬勃开展,使更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
加强民族文物保护工作。畲族文化是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所涉及的七个特色文化之一。该乡文物古迹众多,是畲族文化的结晶。乡党委、政府在千方百计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畲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整合和开发畲族文化旅游资源,取得了初步成效。全乡现有少数民族不可移动文物33处,其中蓝氏宗祠“种玉堂”于2009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评为涉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蓝氏家宅、种德堂正在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利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有利时机,该乡制定了详细的文物保护方案,共筹资200多万元对蓝氏宗祠“种玉堂”、蓝理提督府等进行修缮管理,恢复这些古迹的历史原状,方便台湾同胞寻根谒祖。
努力推进民族文化发展。清初,在平定台湾郑氏政权战斗中,拖肠血战,“勇壮简易,所向无前”(康熙语),取得了“平台首功”的蓝理;率部平定朱一贵事件,积极经营台湾,被雍正帝誉为“治台名将”的蓝廷珍;最早提出对台湾进行综合治理建议,促进台湾走向“文治”社会,被乾隆帝誉为“筹台宗匠”的蓝鼎元,他们被后人誉为“蓝氏三杰”。在他们的影响下,台湾同胞许多祖先也大多是那个年代从福建闽南沿海投军或随军迁徙到台湾,垦田拓荒,建设台湾。在该乡的努力推动下,由漳州作家西月(罗炳腾)创作的长篇小说《所向无前/蓝氏三杰传》,2008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漳州宾馆成功举办了首发仪式暨影视作品改编仪式,开创了乡镇级编写长篇历史小说先河;2009年“蓝氏三杰”成功入选“漳浦十大名片”;2010年举办“所向无前·魅力畲乡”文化节;2011年“所向无前”被确定为漳浦精神,“蓝氏三杰”的伟大精神得到充分弘扬传承;目前,《所向无前/蓝氏三杰传》一书已完成30集电视剧本改编,即将开机拍摄,2013年即可在央视等媒体播放。
建设闽台畲族文化产业园。该乡以建成海西文化名乡为目标,规划建设闽台畲族文化产业园。闽台畲族文化产业园规划面积1500亩,分为产业园核心区、山平“三官大帝”朝圣景区、杨美水库自然风景区三个组成部分,从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自然风光多角度谋划赤岭文化旅游发展。核心区规划包括蓝氏宗祠“种玉堂”、闽南畲族博物馆、畲族文化村特色村寨、畲族历史名人文化广场、蓝理故居、七星池日月潭主题公园、畲族风情表演区、畲族风味小吃区、畲族艺术品及土特产展销区、农业果园观光区十个组成部分,是集历史文物、风俗民情、商业展销、休闲农业于一体的旅游区,突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风情。目前产业园概念性规划已完成,核心区蓝氏宗祠“种玉堂”委托江西文物古迹设计院完成设计,今年可完成全部修缮;闽南畲族博物馆建筑面积1048平方米,已布置展面200平方米,完成畲族历史渊源、畲族民族风情、畲族与台湾关系和漳浦蓝姓历史名人四个展室,收集部分文物;畲族文化村特色村寨一期工程建设十一栋特色民居;蓝姓历史名人和七星池日月潭文化广场已动工建设,产业园核心区今年即可初见雏形。建成后将系统展示蓝姓畲族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和分衍情况、历史人物和文物古迹,对研究和弘扬畲族传统文化,促进海峡两岸畲族文化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并可构建东接湖西畲族乡五里三城(赵家堡、诒安堡、蓝廷珍府第)、前亭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西连东南花都的独具特色民族风情旅游线。
开展对台民族文化交流。该乡充分发挥对台优势,以畲族文化为纽带,积极开展海峡两岸民族文化的活动,彰显对台民族特色,为两岸交流与合作做出积极贡献。一是积极开展族谱对接。由赤岭畲族乡蓝氏宗亲会牵头开展的族谱对接工作不断推进,成效显著。据统计,目前在祖国大陆,从赤岭畲族乡蓝氏家庙(宗祠)“种玉堂”分支出去的蓝子孙所分布的地区中,已有11个省份、48个县市成功对接,繁衍到各地的蓝氏后裔将近40万人;其中在台湾,与台北、高雄、宜兰、屏东、金门等市县已成功对接,有近5万蓝姓人口是“种玉堂”后裔。2011年12月,由该乡协办的漳州蓝氏与台湾关系研讨在漳州宾馆顺利举行,进一步密切两岸蓝氏宗亲交流与合作。二是举办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族谱对接恳亲会。海峡两岸少数民族同根同源,该乡通过多次双向对接,2011年在漳州农博会期间成功举办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族谱对接恳亲盛会。大会举办既密切了世界各地畲族蓝氏、钟氏及高山族宗亲关系,同时也做足海峡两岸“五缘”之亲缘文章,是增强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作用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和加快“海西”建设具有建设性的推动作用。三是积极推动举办首届海峡两岸民族乡镇发展交流会。2012年6月18日,来自海峡两岸的民族乡镇长、畲族蓝氏宗亲代表及台湾少数民族社团等80多人,在漳州科技学院欢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签署《海峡两岸民族乡镇交流与合作框架协议》,对加强两岸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现代特色产业合作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交流期间,该乡与台湾苗栗泰安乡建立友好乡镇。四是开展“三官大帝”民俗文化交流。“三官大帝”是两岸畲民共同民俗信仰,山平“三官大帝”庙是海峡两岸最早的“三官大帝”庙,由山平“三官大帝”庙分香到台湾有十几处。近年来,该乡积极开展“三官大帝”庙民俗文化交流,台湾圣德宫定期组织信众到山平“三官大帝”庙朝拜挂香,山平“三官大帝”也多次到台湾巡安。通过交流,增强两岸畲民认同感。(根据赤岭畲族乡党委政府宣委提供资料整理)
七、调查体会
蓝JQ:
策划已久的畲乡风情团队暑期社会调查8月14日终于成行,感谢一路一起走来的玉云、惠燕和谢老师!为了确保行程顺利,8:47我先后给第一个走访者和两个异乡队员打电话联系。
由于我到得早,经过一番“东张西望、南站北坐”的等待,10:40等来搭班车的惠燕。可惜摩托还没到,在小镇的一个店门口继续等车。期间玉云打电话告知已经达到指定地点,骄阳似火,赶紧叫她先找个阴凉处等候。
十一点多我们终于在省级文物、重要涉台蓝氏宗祠——蓝氏家庙会面,远远就看见玉云和她妹妹骑电摩到那里坐在台阶等候多时。我拍了两张照片带路去第一个走访对象——市漳台畲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县蓝氏家庙理事会会长的家里。根据指示、凭着感觉我找到他家(第一次到),不巧撞上人家正在吃饭,我打了招呼回头叫在屋外的他们进来(招手示意找对了),会长放下碗筷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进入客厅喝过茶,我讲明来意(了解畲族文化和蓝氏历史),会长提议带领我们去蓝氏家庙。
到了蓝氏家庙,看门的老人出去了没有钥匙,会长冒着酷暑回家找电话号码解决。过了一会儿看门的老人来了,我们这才庆幸了下。
会长从大门的对联解说起,我们开始分工合作:我负责录音应答,玉云负责拍照录像,惠燕负责观察记录。会长用闽南语偶尔夹杂普通话娓娓道来,谈古论今,我们倾听提问,不禁穿越时空增进了解,犹如一位博学多识、阅历资深、经验丰富的老者在给年轻人讲故事(本来就是嘛)!接着,会长依次介绍了宗祠里面的题字牌匾、石刻碑记、堂号对联、祖墓宝地、族谱记载等,会长解说的速度节奏很快,我都不忍心打断思路,只好趁机插话提问。听完我了解更深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知道了,一些以前不明白的明白了,一些以前清楚的更清楚了,不过也产生了更多疑问,了解得也不全面,就像那副我早已会背的大门对联,以前不知道它有五层含义!
参观完蓝氏家庙,会长带我们到对面的闽南畲族博物馆参观。我们从一楼到二楼参观了四个展室,会长继续认真地讲解,我们不时点头回应。我感受到了畲乡的美丽风光、文化底蕴,同时也感受到先人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之后,我们返回会长家,会长还特意加煮请我们一行五人吃饭,并“抱怨”我没有安排好,只有家常便饭,希望我们别嫌弃!我感到很愧疚,又给人家添麻烦。饭后,我们在客厅聊天并查阅相关资料,获得了一些原始材料。在半个小时多的聊天中,会长夫人给我们讲述了一些关于蓝氏名人的奇闻趣事,会长也谈侃了他的年轻气盛、求学从教、为官之道、会长工作、自撰文章等。为了支持和感谢会长的工作,我提出愿意向其提供欠缺资料,他欣然答应。由于时间关系,将近下午两点我们就离开会长家,却忘了和会长合照!
告辞会长,我们转战到闽南著名宫庙、台湾三官大帝祖庙——县赤岭畲族乡雨霁顶三官大帝(三界公)庙。
我们走访了该庙管委会的会长,会长也亲切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入座聊了不久,会长拿了两本最近编印的该庙图书送给我们,建议我们到庙里参观参观。访谈期间,我和会长讨论了表述错误的“四年一次”民俗活动届期,我认为正确的说法是“三年一次”,建议修改,以免误导。会长说:没错,这是历史传统留下的,人们已经习惯了,也没必要改,改了反而不习惯,就这样(以讹传讹)好了!走出接待室,我们到三界公坛、三官大帝庙、明清碑刻等处参观拍照。这里常年香火不断,期间见证几个善男信女在烧香祭拜。离开前我们在出入口的大门下邀请刚好要回家的会长合影,会长还热情欢迎我们再来。
这次的整个行程安排得很紧凑,合影道别后刚好15:00。最后,我们各自按原路回家……
何玉云:
那天(8月14日),我和妹妹一起到我们小组约定的地点集合。那是我们将要展开调查的地方。在去那里的一路上,我们看到的是蜿蜒的山路和陡峻的山坡。我想起了为我们讲解的大叔所说:这是一个依山而居的好地方,甚至以前大车是无法开进来的,只能走陡峭的小山路。就是这么一个依山傍水的世外村庄孕育了一代代的英雄们,为祖国的建设献出自己的力量。正是这一块让“蓝氏多将才”的黄金宝地孕育了具有高瞻远瞩的先人们,他们为祖国收复台湾贡献了极大的力量。在这里我不仅听到了许多关于蓝氏英雄的许多事迹,更深深地受他们精神所感动。“饮水思源”,他们很好地牢记先人的教诲及“所向无前”的开拓精神。我想到了自己竟一点都不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也不知道我的祖先是何时来到这里居住,有过怎样的经历。在这日渐进步的和平年代,大多数生活在家长保护下的年轻的我们,又有谁真真正正认真地去了解历史,谨记先人的教诲?我不禁为自己感到惭愧。历史不应只是存在博物馆里的文字或工具,不应是我们甚至毫不知情的过去,而应是牢记在我们心中的宝贵资源,是我们拼搏奋斗的动力。我们先人的努力开拓进取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后代的我们更不能忘记他们的教诲,更应发扬老一辈人的精神,继续开拓进取、“所向无前”。
朱惠燕:
由于之前我一直忙于其他事情以至于我们的行程一拖再拖,终于在8月14日我们组三个成员协调好了时间开始进行我们的调查活动。早上九点半我就来到乡车站等车,终于在十点整的时候等来了早上唯一可以到赤岭畲乡的班车。由于之前没来过这里,当班车驶出赤土乡边界进入湖西乡的时候,蜿蜒曲折的山路和车窗外第一次见识到的山沟着实吓了我一跳,也佩服起司机的技术来。一个小时后我到达和JQ约定的地点,稍作等候后我们一起前往我们的调查地点(蓝氏家庙)。这时,我们组的另一个成员玉云和她的妹妹已经在此等候许久。
后来我们在JQ的带领下找到了市漳台畲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县蓝氏家庙石椅种玉堂理事会会长,会长热情地带我们参观蓝氏家庙和闽南畲族博物馆。会长在知道我们都是本地大学生后开始转用闽南语向我们介绍,从门口的对联开始一直到博物馆里的各张图片和展览品,会长用他的幽默和在畲族文化的渊博学识给我们进行了详实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畲乡的民情风俗以及在我们漳浦有这么一个民族、有这么一个地方曾经出现过那么多的英雄人物。有赫赫有名的“破肚总兵”蓝理、“平台名将”蓝廷珍和被誉为“经世之良材”同时也是蓝廷珍军师的蓝鼎元。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原来电视上看过的那些清朝名将有些就是来自离我们如此之近的一片土地上。会长还用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向我们阐述了蓝氏姓氏的来源以及漳浦赤岭畲乡蓝氏家族的发源地。后来,热情的会长还留我们在他家吃了一顿午饭。饭后我们与会长一起在客厅喝茶聊天,查阅了《蓝氏族谱》。后来在会长的逐客令(会长心里一直惦记着山上的龙眼)下,我们告别了会长家来到另外一个调查地点——台湾三官大帝祖庙、县赤岭畲族乡雨霁顶三官大帝庙,与该庙管委会会长交流了一些相关的民俗活动并参观了该庙。到下午三点的时候我们的调查活动已经接近尾声,我们在庙门口与会长进行合照。之后我们就各自回家了。
通过这次调查我的最大感想就是,我们很多地方虽然都有家庙的存在,但是却很少有像前面提到的蓝氏家庙理事会会长这样知晓家族从古到今的历史的人物存在,向后人介绍传播过去祖祖辈辈们的丰功伟绩。也许是因为政府对畲乡民族文化的重视力度较大,所以才得以保护和流传下来。相反,有些地方的许多家族历史被忽视,许多祖先们留下的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甚至毁灭。只有重视了,祖先们留下的物质、非物质遗产才能得到应有的保护。
朱惠燕、蓝JQ、何玉云与蓝建有会长在雨霁顶三官大帝庙大门合影
蓝宏令会长在给我们解说蓝氏宗祠——种玉堂
《关于表彰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作品的通知》截图
热门图文
- 1贵州畲族